缩略图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跨学科美育整合

作者

邵薪儒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134102

摘要:在当今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将美育融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建立基本历史观和美育意识的关键期,将美育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精神内涵。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历史课堂中跨学科美育整合策略,以期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美育整合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正在从“知识传递”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作为一门传承文化与启迪智慧的学科,历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肩负着独特的育人使命。特别是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下,将美育与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跨学科整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历史与美育的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同时,欣赏其中蕴含的艺术和人文之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初中历史跨学科美育整合教学的意义

1、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史实的讲解,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将美育融入历史课堂,通过展示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建筑风格等蕴含丰富美学元素的内容,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生动鲜活的历史世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审美能力

历史是一部记录人类审美发展历程的巨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创造都各具特色。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希腊雕塑对人体比例和形态美的追求、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神秘崇高之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人性之美的歌颂等。在分析这些历史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和评价,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深刻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3、深化历史理解

美学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作品、文化现象等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将美育引入历史课堂,有助于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历史。而且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学科的思维局限,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历史认知体系。

4、促进全面发展

跨学科美育整合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学生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中,学生通过对美的体验和感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跨学科美育整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1、美术图像融入,历史美育共生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通过美术图像的融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视觉感知中深刻体会历史的审美价值。例如,教师在讲解古代文明时,可运用历史画作、雕塑图片和文物影像,将学生带入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氛围中。

在分析《清明上河图》这类作品时,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清明上河图部分影音版本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解读时代特色、社会风貌和文化意蕴,使学生体会历史与艺术交织之美。同时引导:

《清明上河图》的美并不仅仅体现在张择端的画功上,更体现在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刻画和呈现上。这种美是一种蕴含生命力的美,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美。

美术图像不仅是历史事件的直观再现,更是文化审美的生动载体,教师通过图像导入、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悟艺术之美,提升对历史与美育共生关系的理解。

2、情境创设联动,知识美育共融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构建沉浸式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感知中内化知识、提升美育素养。这种沉浸式情境的创设包含角色扮演、场景再现、互动问答等方式,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进入特定历史背景。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历史情境的生动氛围,还通过实际的交流与思考,感受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的必要性。这样的沉浸式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美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达到知识与美育的共融。

例如,在讲述丝绸之路的课题时,教师可通过模拟交易市场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仿佛置身古代的东西方交流中,理解历史事件对文化交融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注重体现历史人物的品格与行为之美,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这种情境联动,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获得收获,还在情感和审美上形成深刻体会,达到知识与美育的双重融合。

3、分析历史人物,挖掘美育内容

在历史人物的分析中,教师可以通过深挖人物的品格、思想和贡献等方面,将美育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精神力量与审美价值。通过对人物典型性、精神性和贡献性的多维分析,教师能够将历史人物塑造为学生的情感共鸣对象,使其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审美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角度的引导方法,带领学生从历史人物的理想追求和道德品质出发,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在价值和精神之美。例如,在讲述秦始皇、霍去病等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从他们在国家治理、疆土开拓、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切入,帮助学生看到人物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远见与决心。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理想和奋斗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讨他们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精神品质本身的美育意义。透过这些历史人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背景,还能在无形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精神美,产生情感共鸣,并进一步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跨学科美育整合,不仅能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通过将美术图像融入历史事件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价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形成多维度的价值观与文化认同。这种跨学科美育模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隋雪静. 美育视角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探索——以“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 (07): 51-54.

[2]汪丹. 美育素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与应用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 DOI:10.27672/d.cnki.gcsfc.2023.0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