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数运算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郭怀梅

安徽省全椒县二实验小学 239500

摘要:本文探讨分数运算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实践策略与方法,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计算难点、巩固知识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设计递进式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分数概念与运算规则认知,突破分数运算中典型难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将抽象分数运算知识与具体生活经验相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体验,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分数运算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关键词:分数运算;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激发兴趣,奠定分数运算认知基础

小学阶段分数运算教学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起分数概念与运算基本认知。分数作为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重点,抽象性较强,学生常因缺乏直观感受而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如分饼干、分披萨等活动,引导学生自然感知分数概念。在此过程中,将抽象分数符号与具体物体分割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间桥梁。例如通过将一个圆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取走其中两份,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二等价关系,初步感受分数基本性质,为后续运算奠定基础。

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认知基础。教师应当借助实物操作、图形展示、游戏活动等形式,创设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例如,设计分数接力赛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赛形式练习分数大小比较;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分数加减乘除动态变化过程,增强学生视觉冲击;引入操作材料如分数积木、分数圆片等,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分数意义。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使抽象分数概念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掌握基础知识,建立正确分数概念,形成初步运算思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突破难点,提升分数运算计算能力

分数运算教学中通分、约分、异分母加减、分数乘除等操作构成学习体系核心障碍,学生普遍感到理解困难且容易出现认知混乱。此类障碍主要源于抽象思维要求过高,运算规则复杂性,以及先前知识基础不扎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针对这些学习困境,教学策略应采取系统化、结构化方法,旨在构建完整认知框架而非割裂知识点。教师先需明确知识点间内在逻辑联系,揭示运算规则背后数学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而非机械记忆。正确认知建构过程应从具象思维逐步过渡至抽象思维,通过视觉化工具呈现分数运算本质,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而教学设计应遵循螺旋上升原则,按照同分母运算到异分母运算,单一运算到混合运算,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等递进路径,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上不断拓展,形成完整知识网络。精心设计梯度递进练习,每一难度层级都设有足够巩固机会,确保学生充分掌握当前知识点后再进入下一阶段,从而避免认知跳跃带来学习障碍。

认知差异性作为客观存在现象,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策略应对。分层教学作为有效方法,可通过设置基础、提高、拓展三级目标,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需求。低起点高要求原则应贯穿教学全过程,确保每位学生既能获得成功体验又能得到适当挑战。对基础薄弱学生,应当采用概念拆分策略,将复杂运算分解为若干简单步骤,通过图示化方法强化理解;对中等水平学生,则侧重运算流程规范性培养,注重解题思路清晰性;对优秀学生,可以增设分数运算规律探究活动,鼓励发现运算性质与定律。错误分析作为教学重要环节,应将常见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探究错误产生根源,从思维方式角度纠正,而非简单指出答案错误。教师还应构建完善反馈机制,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问题提供即时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纠错能力。通过科学系统训练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策略,学生分数运算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计算准确性与流畅性显著增强,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巩固应用,拓展分数运算解题思路

分数运算知识学习终极价值在于实际问题解决与思维方式培养,教学过程需超越机械计算层面,致力于知识迁移能力与灵活应用能力建构。知识迁移作为数学学习关键环节,能够将抽象数学符号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使数学知识焕发生命力。实现有效迁移先需突破学科界限,建立数学概念与现实情境间桥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运算存在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问题情境创设应遵循真实性原则,选取学生熟悉领域作为背景,如饮食、购物、时间分配等,使抽象运算具体化,便于理解与接受。同时,教学中应注重思维过程引导,强调问题分析、关键信息提取、解题方案制定、计算过程实施以及结果验证等完整解题流程训练。此类训练不仅培养学生解决特定问题能力,更重要是形成一套可推广应用解题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面对陌生问题时分析解决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建立联系思维,将新旧知识点串联成网络,使分数运算与整数运算、小数运算等其他数学知识建立内在联系,形成完整认知结构。通过系统训练,学生将逐步摆脱对具体算法机械依赖,转而关注问题本质与解决思路,真正实现灵活应用。

思维多样性培养作为现代数学教育核心目标,分数运算教学中应予以特别关注。多元解法探索活动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提升认知弹性。教师应设计具有思维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采用不同策略解决同一问题。思维训练应当包括直接解法与间接解法对比,分析法与综合法互补,代数法与几何法融合等多种思维方式交叉运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变式方法,通过改变问题条件或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境下解题策略调整,培养应变能力。思维评价体系应突破唯结果论倾向,重视思维过程价值,鼓励独特见解与创新思路;同时,思维交流平台建设也十分必要,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形式,为思维碰撞创造条件;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应用,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系统化认知。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数学文章与问题,拓展思维维度。元认知能力作为高阶思维核心,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自身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明确思考策略优缺点,形成自主调控能力。

结论:分数运算作为小学数学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形成。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突破计算难点、巩固知识应用三方面系统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分数运算学习效果。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梯度递进学习活动设计,对促进学生分数运算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习过程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与应用能力,真正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统一,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江.数学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2025.

[2] 李学军.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方法探析[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 2023(6):1581-1582.DOI:10.12277/j.issn.1673-7075.2020.06.0786.

[3] 张庆超.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的有效教学方法[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