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采购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方法
王丹阳
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50000
摘要:商业银行集中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研究表明,供应商管理是企业确保采购质量、提升采购效率和防范采购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源库、提升选择供应商标准、增进合理分类管理、挖掘并提升供应商价值以及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管理供应商,从而促进银企战略协作和共赢。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中采购;供应商选择
前言:随着商业银行多元化业务的发展,银行需要更多样化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策略。为了不断提升集中采购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商业银行不断完善集中采购制度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供应商管理、需求管理、流程管理等各方面,确保全行集采运作有据可依。
1供应商选择
商业银行采购方式主要为品目采购和项目采购,如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工程和服务等。商业银行在对一次性物品、工程和服务等项目进行采购时,整体供应商征集方式较为单一。商业银行通常利用公共媒介进行供应商公开征集,确定入围名单或入围资格,与入围供应商签订期限范围内的入围框架协议。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愈加广泛,涉及品目和项目种类越来越多,供应商选择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就现有商业银行供应商合作来看,商业银行必须做好供应商选择,拓展候选供应商选择范围,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做到对供应商的优中选优[1]。
首先,商业银行应明确供应商准入方式。商业银行征集供应商时,与国家官方信息平台合作,公布供应商招标信息,由供应商线上提交资质证明、如经营资质、税收文件、违法失信记录、项目条件等。商业银行根据供应商提交的文件信息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查,从供应商服务、价格、交付时间、历史案例、工作流程、项目交付方案等对供应商实力进行评估,结合供应商提交文件资料,现场审核供应商实录,确定最终候选供应商名单。
其次,确定候选供应商后,商业银行人员以某一采购项目为例,拟定供应商资质评审要素,合理列明供应商在项目中各要素占比权重,计算供应商最终得分。供应商应选择采用淘汰制,并秉持公平竞争原则,组织供应商参与项目。同时,商业银行建立供应商实力评估体系,筛选评估供应商绩效的指标,如综合数据、质量情况、响应速度、交货和售后服务等。利用集采系统、内部商城及手工统计,获取评估数据和评审指标占比,作为供应商评审依据。另外,在供应商评估期间,商业银行各层次人员也要参与到供应商资质评估中,银行内部各级人员通过在项目中与供应商的接触,对供应商表现进行打分,从多个维度考量供应商实力,尤其要获取一线员工意见,来寻找业务、信誉水平良好的供应商,进一步缩小供应商筛选范围。
最后,应采取多样化供应商选择策略。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降低风险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多样性选择策略有助于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降低合作风险。通过实施多元化供应商选择策略,提高项目可控性,如商业银行可以在合作期间,发现供应商履约能力不足,应及时更换其他供应商,确保项目合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多样性选择策略还可以使商业银行从不同供应商那里获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合作的多样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如在确定候选供应商后,其中一个供应商为主要供应商,其他供应商为备选供应商,项目合作期间,商业银行人员通过与供应商持续沟通,实时反馈项目要求和项目进度,对比候选供应商在项目进程中的具体表现,做到择优选择。
2供应商管理
商业银行进行供应商管理期间,需要确保供应商管理部门切实发挥作用,组织、协调和监督供应商后续服务情况,全程跟踪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加强同业务部门及使用人员沟通,形成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画像[2]。
一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在与供应商合作期间,商业银行对供应商全面摸查,根据供应商定位,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战略供应商(商业银行发展必须合作的少数几家供应商,影响着后续商业银行战略决策),该类供应商与商业银行长期合作,商业银行在合作期间,以建立合作伙伴为手段,保持与战略供应商长期稳定合作;第二类杠杆类供应商(合作金额较大,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但该类供应商可替代性较大,竞争大,商业银行与其合作,可随时根据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随时更换。第三类,为瓶颈型供应商(与商业银行为依赖型关系,提供的商品其他供应商无法取代,但采购金额不大),商业银行与其签订合同,确定合作范围、合作模式以及合作价格高。合作前期,商业银行需就合作事项进行商议和谈判,管理期间,商业银行着重关注该类商业银行的履约能力。第四类,普通型供应商(提供工程以及项目的常规供应商),商业银行与其开展合作,品相项目居多,涉及合作细节繁复,管理期间尽可能简化与该类供应商合作细节,确保合作诚信度。
另一方面,在实施供应商管理策略时,商业银行还需要考虑到供应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风险,而灵活性则能够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在管理供应商时,应当考虑到供应商的地域分布、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供应商网络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定期对供应商网络进行审查和优化,确保供应商能够持续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供应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地评估和调整策略。通过集中采购,商业银行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规范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提高管理规范性和一致性;通过风险控制,可以降低风险;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结论:总之,商业银行集中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领域,它要求银行不断地适应变化,创新思维,并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来应对挑战。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期待着银行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韦焕彬. 国有商业银行集中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J]. 中国招标, 2021, (11): 101-103.
[2]谈蕤,张嫣. 商业银行加强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的思考 [J]. 现代金融, 2020, (12): 32-34.
作者简介:姓名:王丹阳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91/01 ;籍贯:山东青州市 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级会计职称;研究方向:绩效考核、集中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