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陆丽丹

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培育融合问题,深入探讨生物学科思维深化、实验探究活动融合及评价反馈机制优化三方面教学策略。通过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创设情境化探究环境与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探究能力并激发创新潜能,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整合学科内容、注重实践体验、强化形成性评价成为提升高一生物教学效果关键路径。

关键词:高一生物;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引言: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转型升级新要求,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从分散教学向整合教学、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大单元教学作为整合碎片化知识、架构系统化内容重要途径,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高度契合。本文立足高一生物学科特点,分析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单元教学策略构建,旨在提供可借鉴教学实践方案,为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深化生物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系统观念

高一生物课程内容呈现出宏观与微观结合、结构与功能统一、静态与动态交织特点,需要学生建立系统全面认知框架。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章节界限,通过建构知识网络、构建核心问题链,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性学科思维。以细胞与分子大单元为例,应当将细胞结构、物质组成、代谢过程等内容整合为有机整体,围绕生命活动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调控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梳理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关系,分析酶催化作用与能量转换过程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决定功能、功能适应环境基本生物学观念。同时通过设计递进式思考任务,如从植物细胞壁成分分析到光合作用产物合成,再到植物生长调节机制讨论,促使学生掌握从微观到宏观、从分子到整体思维方法,形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统一认识。

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融通,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在生态系统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应当结合地理学中生物地理分布规律、化学中物质转化定律、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通过组织主题式讨论活动,如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要求学生运用气象学、生态学、进化论等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策略,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习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从而达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系统观念培养目标。

二、融合实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在高一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章节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与科学探究思维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细胞结构与功能观察实验,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微观世界奥秘,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机制联系。实验探究过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原则,先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使用技巧,继而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最后开展半自主或完全自主探究。此类活动中,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设置探究情境、预设思维冲突点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欲望。较为有效实验教学模式包括现象观察—问题提出—假设形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结论得出—拓展应用完整探究链,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与实验素养。

以细胞通透性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探究性实验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何切洋葱时会流泪现象背后原理。实验开始前,学生分组讨论可能原因,形成初步假设;随后观察新鲜洋葱表皮细胞正常状态,记录细胞形态特征;接着分别将洋葱表皮放入高浓度盐溶液与清水中,观察细胞变化情况,并绘制实验前后细胞图像;然后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差异,探讨溶液浓度与细胞形态变化关系。整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而非直接告知答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对照组,思考变量控制,发现规律,建立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关联认识。通过此类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掌握细胞通透性知识,更重要是形成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科学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态度与创新精神,实现从学会知识向学会思考转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评价反馈机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本质章节教学过程中,评价反馈机制创新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复制原理及基因表达过程记忆情况,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科学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状况。新型评价体系应转向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探究能力与知识应用水平,通过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化评价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具体而言,应当采用项目学习评价、实验探究评价与思维能力评价三位一体模式,其中项目学习评价聚焦学生围绕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开展探究性学习成果;实验探究评价关注学生在DNA提取、PCR扩增等实验活动中科学思维与操作能力表现;思维能力评价则通过设计开放性、挑战性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基因表达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生命现象能力。

以基因表达调控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情境化评价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为何相同基因组细胞分化成不同组织器官问题。评价过程中,一是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学习笔记,教师通过批阅笔记及时发现学生认知误区并进行个别指导;二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基因表达调控实验活动,让不同小组分别扮演DNA、mRNA、核糖体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再现基因表达过程,并设计调控因素干预环节,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表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等生命现象与基因表达调控关系,通过思维导图或模型构建方式呈现思考成果,教师根据成果创新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还要组织小组交流展示活动,每组选择不同角度阐释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意义,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整个评价过程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发现学生思维闪光点,鼓励提出创新性见解,形成良性反馈循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热情与创新思维潜能。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高一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构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生物教学质量重要举措。通过深化学科思维、融合实验探究、优化评价反馈三方面系统设计,可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注重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并重,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环境,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习惯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武艳娜.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一生物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J]. 中外交流,2021,28(5):1054.

[2] 杨菁.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3(13):133-136.

[3] 翁俊英.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2024(2):117-119.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4.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