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分析持续性护理措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徐冬梅

广元市中医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部分女性会因产前身体肥胖、不合理饮食行为等各种因素导致其产生妊娠期糖尿病,此病症对孕妇身体健康、情绪状态及妊娠安全性等均产生较大影响,且此病症无法彻底改善,需通过对孕妇实施持续性用药、饮食、运动等各项护理措施,促使其血糖水平可有效控制,从而保障孕妇妊娠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关键词:持续性护理措施;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临产期;产后

护理人员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时,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孕期、分娩、产后等均产生影响,对此持续性护理措施也需从孕期护理开始,直至分娩时、产后等,充分保障护理措施全阶段性、持续性、系统性等,从而尽可能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不良影响,促使整体护理质量也可因此提升。因而,本文将主要研究持续性护理措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胎儿等影响均较大,针对孕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心两方面,身体影响: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微血管产生影响,可因高血糖导致血管腔狭窄、血管渗透性增强、产生蛋白尿等,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因此增高,影响妊娠结局;妊娠糖尿病可导致孕妇体内羊水中含糖量增高,易导致孕妇因此发生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等症状;妊娠糖尿病对孕妇机体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均产生影响,同时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糖利用率降低、酮体分泌量增加、脂肪分解能力提高等,进而提高酮症酸中毒发生率提高;妊娠糖尿病还可导致孕妇自然流产发生率提高。心理影响:由于妊娠糖尿病不仅对孕妇身体健康、分娩质量等产生影响,还影响胎儿发育状况及生命安全,同时妊娠糖尿病对孕妇的日常饮食、生活等约束较多,进而可导致孕妇会产生忧虑、焦躁、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此类负面情绪同样对孕妇身体健康、分娩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胎儿影响:孕妇高血糖状态也会影响胎儿。导致脂肪、蛋白质合成及胰腺β细胞增生,促使胎儿体重过速增长,巨大儿风险因此增加,严重时,还会导致胎儿死亡;当孕妇产生酮症酸中毒症状时,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发生率提高;高血糖还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低钙低镁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生率增高,进而影响新生儿身体发育。

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持续性护理措施

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持续性护理措施

1.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孕妇沟通并告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发病率、高发群体,引导孕妇对此病症产生客观认知;结合孕妇血糖水平、妊娠时间、孕检结果等告知其病症发展状况、护理干预措施作用性等,提高孕妇孕育信心;询问孕妇产生负面情绪的具体原因及内心顾虑、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告知负面情绪危害性,引导孕妇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情绪调节等方式促使其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减少对其孕育、分娩质量的不良影响[1]。

1.2 饮食护理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对其血糖水平、妊娠安全性等产生影响,同时孕妇也需通过加强营养补充保障自身身体健康及胎儿良好发育。针对此,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妊娠前BMI数据、血糖水平及其身体所需营养成分等,以此合理制定营养摄入量,从而保障其饮食健康、妊娠安全。首先,当孕妇在孕前BMI值在18.5-23.9kg/m2范围内时,每日饮食的热量值需控制在30-35kcal/kg范围内;孕前BMI值在24-27.9kg/m2范围内时,每日饮食的热量值需控制在25-30kcal/kg范围内;孕前BMI值在28kg/m2以上时,每日饮食热量值需控制在25kcal/kg以内。热量值中碳水化合物热量值需占比50%-60%,脂肪热量值需占比25%-30%,蛋白质热量值需占比15%-20%[2]。其次,需加强对孕妇维生素摄入指导,并引导孕妇养成少食多餐的良好习惯,早餐中维生素摄入量需占总体营养成分的10%-15%,早点中维生素占比需控制在5%-10%范围内,午餐中维生素占比需控制在20%-30%范围内,午点中维生素占比需控制在5%-10%范围内,晚餐中维生素占比需控制在20%-30%范围内,晚点中维生素占比需控制在55-10%范围内。

1.3 运动护理

有效运动可促进糖代谢并控制孕妇体重增长,减少对自身及胎儿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孕妇情绪状态。对此,护理人员可引导孕妇积极进行身体运动,引导其参与做孕妇操、散步、瑜伽等运动,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了解孕妇既往运动经历、妊娠时间、年龄、躯体功能等,并以此具体指导,要求家属需时刻陪绑,随身携带适量糖果等,避免其产生不良症状[3]。孕妇运动频率需控制在3-4次/周,每次运动时长需控制在30-40min范围内,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期心率水平,避免超过130次/min,保障孕妇运动安全性。

1.4 用药护理及血糖监测

妊娠糖尿病患者与常规糖尿病患者不同,不仅需促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还需避免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短效胰岛素通过胎盘屏障的概率性较低,可有效减少对胎儿不良影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引导孕妇由低剂量开始注射,告知其避免随意更改剂量、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保障注射时间规律性,当其有头晕、心慌、出冷汗、身体乏力等现象产生时,需及时通过进食适量糖果改善[4]。告知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值、血糖测量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引导孕妇定时测量血糖水平并准确记录,避免其产生不良症状。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产期持续性护理措施

当孕妇临近分娩期时,护理人员需及时对孕妇进行血糖检查,并了解其是否发生并发症,同时对其进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体积、发育状况、胎位状况,同时还需了解胎盘功能是否减退、是否发生血管病变并以此综合评估,选择适宜分娩方式。在此基础上还需引导孕妇尽早住院,密切监测其状况并进行产前护理,促使孕妇的孕育质量可得到有效保障[5]。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持续性护理措施

妊娠糖尿病患者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产后尿道感染、生殖道感染、创口感染等发生率较高,对此护理人员及时分析导致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对应护理措施,引导孕妇及家属加强对生殖道、尿道卫生重视度,告知具体卫生清洁措施、消毒措施等,尽可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同时,孕妇及时对病房全面清洁、消毒、通风,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另外,告知孕妇、家属居家时卫生护理措施,引导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6]。

结束语

持续性护理措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通过对孕妇实施孕期、分娩时、产后等全阶段、全面性护理措施,可高效促使孕妇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对孕妇及胎儿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为促使护理质量可不断提升,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培训重视度,充分了解孕妇身心需求并提高风险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可再次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梦. 持续性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21,8(32):123-125.

[2] 曹美丽.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1):163-167.

[3] 孙晓丽,王瑞昕,孙华丽.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20,8(10):101.

[4] 林美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持续性护理方式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1):102-103,106.

[5] 汤燕芳,林碧芳,梁云斌.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1):150-151,154.

[6] 董晨飞.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的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1):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