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冯博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360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探究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式路径,提出优化教学实践方法。整合教学评价全过程打破传统割裂状态,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实操性强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把握“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分离现象,教师备课授课、学生听课学习、考试检验成果往往成为相互独立环节,缺乏内在联系与系统性规划。教师传统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仍将知识传授作为首要任务,忽视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作用,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习氛围沉闷。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刻板,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使得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习效果唯一标准,造成应试倾向严重。许多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解不透彻实践能力不足,课程设计时难以将三者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衔接不畅。

学校管理制度中对于综合性评价支持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为一体化教学提供必要保障。而且家长认知观念局限,过分看重分数表现,对孩子全面素质培养关注不够,间接阻碍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另外教材编排体系也存在局限性,缺乏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充分体现,教学资源建设不完善,难以满足教师创新教学需求。最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辅助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二、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教师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以此统领教学全过程。优化课程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线性教学局限,采用模块化、螺旋式课程结构,让知识点学习、能力训练、素养培育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科学整合,注重即时反馈与调整形成动态评价机制。合理规划教学环节,课前预习采用导学单引导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关注小组合作与个性展示,课后延伸注重知识迁移与实践应用,各环节紧密衔接,循序渐进。强化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各类材料,构建丰富多彩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重视学科内外融合,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拓展学习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注重信息技术支持,借助智能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现代化工具,实现教学过程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需要构建完整“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资料,观看相关影片片段,初步感知英雄人物形象与精神风貌,教师准备预习导学单,设计自主探究任务。课堂伊始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激发爱国情怀,明确学习目标;接着引导研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感受语言魅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关键句揭示英雄气概;随后设计情境表演环节,让学生扮演五位壮士与日军周旋场景,深刻体验英雄壮举;然后开展辩论会培养批判性思维;最终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英雄精神理解。评价环节贯穿全过程,学生朗读表现、小组讨论贡献度、情境表演投入度、辩论会论证能力、读后感写作水平均纳入综合评估,采用教师点评、小组互评、自我反思相结合方式,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课后布置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搜集更多抗日英雄故事,拓展课堂学习空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观摩交流等方式,提升一体化理念理解与实践水平。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选取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注意力;核心环节突出重点难点,保证充分参与;总结环节强化反思,促进知识内化。实施分层精准指导,针对不同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与路径,实现因材施教。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档案、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学习成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围绕重点专题组织读书会、演讲比赛、创作展示等实践活动,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丰富学习体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借助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增强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构建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家长会、开放日、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加强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全面优化“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精心制作电子学习包,包含开国大典历史视频、相关图片资料、文章朗读音频等,发送给学生预习;同时设计预习问题引导思考;学生提交预习反馈单,教师据此调整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环节播放开国大典历史影像片段,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随后引导学生探究文章时空转换写作特点,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时间线索与空间变化;接着组织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设计让学生模拟当时记者身份,用自己语言描述现场盛况,体验历史时刻;最终组织向国旗敬礼仪式,引导学生表达爱国情感。评价方面采取全程跟踪策略,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度、语言表达等方面表现;作业设计立体多元,包括撰写观后感、创作微视频、设计开国大典纪念邮票等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采用档案袋评价将学生预习单、课堂笔记、创作作品等材料收集整理,形成学习轨迹记录;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课后延伸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收集建国初期老物件,访谈社区老人听建国故事,举办主题班会等。

结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当前教学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都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优化具体教学实践加以解决。通过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过程、多元评价方式有机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探究成果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实践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翠锦.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5,11(05):43-44.

[2]陈丽芬.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6):97-99.

[3]黄群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4,(1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