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王炳炳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索构建系统化单元设计思路,创新教学策略与模式,评估教学实践效果。传统分散型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系统思维建构需求,而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提升知识连贯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本文提出单元知识图谱构建、教学内容重组、课堂互动模式优化等策略,旨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单元整体;实践探究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养形成。传统零散化教学模式往往忽视知识间内在联系,难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数学认知结构。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关注,其强调从整体出发把握知识体系,注重内容间联系,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网络。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现状分析与问题梳理

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传统分散型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许多教师习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一讲解,缺乏对单元内容整体性把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中常见现象是只重视知识点讲解而忽视知识间联系,学生学习呈现碎片化趋势,难以实现深层次理解与应用。教学评价方面过分关注学生解题正确率,轻视思维过程评价,使得学生习惯机械记忆公式定理,缺乏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高年级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普遍感到困难,尤其面对需要多知识点融合应用问题时更为明显。课堂互动方面,教师主导现象严重,学生参与度不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真正意义思维碰撞较少。

教材使用上,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未能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资源整合不足问题也较为突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程度不深,未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辅助结构化教学实施。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缺乏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意识,学习方式较为被动,课后复习巩固往往局限于做题训练,缺少对知识体系梳理反思。家校协同不足也制约着结构化教学效果,部分家长仍持应试导向,对培养学生系统思维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构建与教学内容重组

构建科学合理单元整体设计思路需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从学科本质出发把握单元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关系。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梳理单元重点难点,建立知识点间联系网络,形成清晰单元知识结构图,为教学内容重组提供依据。基于单元整体,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局限,按照认知规律与知识内在联系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组需遵循学情适切原则,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层次,设计螺旋上升学习路径。注重知识应用场景创设,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全过程,增强学习真实性与实用性。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支持。作业设计应突破传统模式,采用项目化、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整合运用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上,鼓励教师团队协作,共同研发符合结构化教学需求校本教材与辅助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单元教学计划编制需预留充足时间供学生思考探究,避免过于紧凑安排挤压学生深度学习空间。设计评价工具时应关注知识间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避免碎片化评价。同时重视单元导入环节,通过情境引入、问题激趋等方式呈现单元知识全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框架。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为例,通过打破传统教学顺序,构建整体认知—关联知识—规律探究—综合应用四步教学路径。其一通过分苹果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已知总数与每份数求份数问题,呈现分数除法意义,建立与已学知识联系。其二梳理学生已掌握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等前置知识,构建单元知识图谱,明确各知识点间联系。其三重组教材内容,将原本分散讲解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等内容整合为理解分数除法意义—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连贯学习路径。在具体实施中设计水果超市项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购物、定价等实际问题。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形式单元复习提纲,引导学生梳理分数四则运算整体知识结构,明确各运算间联系与区别。作业设计上,编制情境化综合应用题,如校园植树问题,需综合运用分数加减乘除多种运算解决。评价环节设计多维度评价量表,关注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全面发展,避免单纯关注计算结果。通过这种结构化单元整体设计,学生能够系统把握分数除法知识,建立与已有知识联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结构化教学实施策略创新与课堂模式优化

结构化教学实施必须创新教学策略与优化课堂模式,构建更加高效学习环境。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应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问题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串联单元重要知识点。情境化学习环境创设通过故事引入、游戏体验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使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概念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绘制单元知识概念图,可视化呈现知识结构,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设计需多知识融合应用任务,促进学生间思维碰撞与互助学习。课堂模式上,推行整体导入—分块探究—系统整合—应用拓展四段式教学模式,每个环节均强调知识间联系。教学方法上,推广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间相似性与差异性,加深理解记忆。形成性评价实施贯穿全程,设计单元阶段性评价任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方面,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数字工具辅助教学,增强抽象概念直观性。课堂互动上,实施提问—思考—讨论—展示—反思五步互动流程,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习历程与收获,促进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另外还应注重引入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框架图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开展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跨知识点应用任务,强化知识间联系。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单元教学为例,采用整体感知—分块探究—系统整合—综合应用结构化教学模式实施。整体感知阶段,通过购物打折、考试成绩等生活情境创设,呈现百分数应用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初步认知框架。设计问题串:商品打几折相当于几折优惠?考试得分率如何表示?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意义与表示方法。分块探究阶段,按照百分数认识—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互化—百分数大小比较—百分数四则运算—百分数应用逻辑顺序组织探究活动。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学生先通过自学视频材料掌握基础知识,课堂聚焦重点难点探讨。如针对百分数应用主题,设计超市大调查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收集分析商品折扣信息,归纳百分数实际应用规律。系统整合阶段,引导学生绘制百分数知识树,梳理单元知识点间联系,构建完整认知结构。综合应用阶段,设计家庭理财规划情境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分析家庭收支情况,制定合理消费计划。全程采用多维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多方面表现。课堂互动中实施提问—思考—讨论—展示—反思流程,关键环节设置思考角,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实践效果评估与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进行效果评估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参与课堂积极性增强,主动提问讨论频率上升。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更加全面,尤其在知识应用方面表现出更强综合运用能力,面对复杂问题不再手足无措。思维能力方面,学生系统思考习惯初步养成,能自主梳理知识脉络,建立知识间联系。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间合作学习更加深入。教师教学观念也发生转变,从关注单一知识点转向关注知识体系构建,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基础薄弱学生适应结构化学习存在困难,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教学资源开发仍显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几方面改进措施:一是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结构化教学专业能力;三是建立教师协作共同体,集体备课研讨优化教学设计;四是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教学反思表明,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学情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过于机械教条。同时家校协同也十分重要,应加强与家长沟通,统一教育理念形成合力。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结构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路径,开发适合结构化学习数字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另外跨学科整合也是值得探索方向,尝试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结论:结构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效果,促进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构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教学策略创新与课堂模式优化是实施结构化教学关键环节。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网络,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结构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尤晓明.小学数学指向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4,(08):25-27.

[2]陈红.单元整体教学让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更高效[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08):50-52.

[3]王哲燕,段安阳.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