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析情境教学法在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小萍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情境教学法在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当前四年级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面临困境与挑战,揭示情境创设存在不足,进而提出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多元化情境培养鉴赏能力等提升学习兴趣策略,同时探索整合多媒体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开展情境化活动促进知识内化与迁移实践路径。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提升理解能力,促进学习效果转化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四年级阶段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跃上新台阶,但仍缺乏必要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古诗词面临诸多困难。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或还原历史场景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词意境,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本文聚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情境教学法应用现状、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为推动小学古诗词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一、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四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困境与挑战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思维方式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保留较强形象思维特点,学习古诗词遇到诸多阻碍。其一表现为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古诗词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古代社会生活环境、历史事件缺乏必要了解,难以理解诗词中暗含典故、意象以及作者情感;其二体现为语言理解障碍,古诗词语言精炼凝练,讲究意境营造,大量使用古汉语、对偶押韵等修辞手法,对四年级学生理解增添难度;其三显现为情感体验不足,古诗词表达作者复杂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四年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生活阅历有限,难以共情理解诗人情怀;最终反映为学习兴趣不高,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机械记忆、字词解释,忽视情感体验与审美熏陶,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低迷。

针对这些困境与挑战,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情境教学法打破壁垒。通过创设生动形象情境,架设学生认知与古诗词内涵间桥梁,调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抽象难懂古诗词变得生动具体。情境教学法充分考虑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创设符合年龄特点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感受古诗词魅力,培养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提高学习效果。然而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四年级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当前四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不足

当前四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主要表现出五方面不足。一是情境设计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课堂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未能真正发挥情境作用,变成哗众取宠形式主义;例如有教师教学时,仅用几张图片简单导入,未能深入挖掘诗人情感,致使创设情境沦为装饰未能触及诗歌精髓。二是情境内容单一肤浅,许多教师囿于教学资源或经验不足,创设情境过于简单,缺乏深度与广度,无法全面展现古诗词丰富内涵。

三是情境互动性不强,部分教师创设情境后,未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师生互动流于表面,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有关田园的风景诗篇时,即使播放优美乡村视频,若缺乏让学生回忆自身乡村生活经历环节,难以激发他们情感共鸣。另外情境转化能力弱,情境创设虽能一时激发学生兴趣,但教师缺乏引导学生从情境体验转向知识内化能力,学习效果难以持续;比如学生通过情境体验理解了诗句中场景,但若缺乏后续引导思考,也难以深入领悟诗人表达意图。最终情境技术支持不足,受学校硬件条件限制,部分教师难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降低了情境教学效果;许多农村或硬件条件薄弱学校缺乏必要多媒体设备,制约了情境创设多样性与生动性。针对这些不足,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深化对情境教学法理解,强化情境设计能力,提升情境转化效果,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情境,真正发挥情境教学法在四年级古诗词教学中作用。只有精心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情境,才能架起连接古诗词与现代学生心灵桥梁,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新活力。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四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动机

构建生活化情境作为情境教学法核心策略,通过将抽象古诗词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架设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间桥梁,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生活化情境创设需遵循贴近性、互动性与趣味性原则,将古诗词内容巧妙融入学生熟悉生活场景中,使之感到亲切自然。教师需要采用场景导入法,引导学生回忆或体验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生活场景,建立情感连接;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置身特定情境,体验诗人创作心境;应该设计情景游戏,将古诗词学习融入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还能够组织户外观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诗词描绘景象,加深理解记忆。另外教师还应该利用节日契机,结合传统节日创设相应情境,学习相关古诗词,增强文化认同感;最终开展家校联动,鼓励家长配合创设家庭学习情境,扩展学习时空。通过多种形式生活化情境创设,古诗词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成充满乐趣探索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诗词意境,提升学习兴趣与效果。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为例,教师巧妙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组织爬山寻宝活动,让学生分组登上学校附近小山或假山,体验爬山乐趣与辛苦,感受高处远望与不同角度观察风景差异,为理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做好铺垫。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庐山风光照片,播放云雾缭绕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爬山经历,谈谈从不同角度看山感受,自然引入诗句主题。情境深化阶段,教师需要设计换位思考游戏,请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山顶、山腰、山脚下不同位置,描述所见景象,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还能创设庐山导游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导游,向游客介绍庐山美景与《题西林壁》诗句渊源,加深对诗歌内涵理解。情境延伸环节,教师组织一物多角度观察实验,让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如学校建筑、花草树木),记录各角度所见不同,撰写观察日记,深刻体会苏轼诗歌蕴含哲理。通过这些生活化情境创设,学生不仅理解了《题西林壁》字面意思,更领悟了其中事物认识需全面哲理,将抽象道理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实现古诗词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二)创设多元化情境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创设多元化情境作为培养四年级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有效途径,注重从多维度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古诗词魅力。多元化情境设计应突破单一教学模式局限,整合历史文化、艺术审美、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等多种情境要素,形成立体交互学习场景。构建历史文化情境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讲述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产生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构建艺术审美情境方面,借助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培养审美能力;构建情感体验情境方面,引导学生共情诗人情感,体会诗词表达情绪与态度;构建科学探究情境方面,结合诗词内容开展科学观察与实验,拓展学习广度与深度。另外多元化情境创设应注重学科融合,将语文、历史、艺术、科学等学科知识有机整合,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学习场景。通过多元化情境创设,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视角理解古诗词,而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提升鉴赏能力与人文素养。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凉州词》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创设多元化情境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历史文化情境方面,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边关军营生活场景,讲述边塞战争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王翰创作背景;邀请历史教师介绍唐朝军队编制与战争装备,解释马上作战方式与醉卧沙场历史意义,使学生明白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军旅生活。艺术审美情境方面,教师精心挑选插图,展现葡萄美酒夜光杯华贵场景与琵琶马上催紧张气氛;播放琵琶曲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边关将士慷慨悲壮情感;还能组织学生欣赏相关电影选段,感受古代军营氛围与战士气概。情感体验情境方面,教师应该设计边关盛宴模拟活动,让学生布置酒席,摆放夜光杯道具,想象战士痛饮场面;指导学生分组表演出征宴会情景剧,一组扮演即将出征将士,一组扮演送行亲友,引导学生讨论古来征战几人回深层含义,理解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旷达奔放思想感情。科学探究情境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葡萄酒与葡萄品种渊源,探究夜光杯制作材质与工艺,增进对诗词物质文化背景理解。通过这些多元化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全方位感受《凉州词》所渲染出征前盛大华贵酒筵氛围与战士痛快豪饮场面,深刻理解边关将士视死如归豪迈精神与生命思考,真正激发对古诗词鉴赏兴趣,提升人文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于情境教学法深化四年级古诗词教学内涵实践路径

(一)整合多媒体技术构建沉浸式古诗词学习情境

整合多媒体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成为当代四年级古诗词教学重要实践路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创设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沉浸式学习情境。教师需要借助电子白板、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展示与古诗词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视听资料,营造身临其境感觉。这种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情境创设,突破时空限制,使抽象诗词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大大增强学生沉浸感与体验感。

教师还能够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打造全新古诗词学习体验。如开发古诗词专题VR课程,让学生戴上VR眼镜,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小桥流水人家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美场景;利用AR技术,学生只需用平板电脑对准教材中古诗词,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便会立体呈现,极大增强学习趣味性与交互性。另外教师还能够借助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古诗词学习广度与深度。如推荐优质古诗词赏析短视频、名家讲解音频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渠道。通过整合多媒体技术,教师既能创设丰富多彩学习情境,又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实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四年级古诗词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二)开展情境化活动促进古诗词知识内化与迁移

开展情境化活动作为情境教学法重要实践路径,通过设计丰富多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古诗词知识内化为能力,实现学习迁移。其一教师应该组织古诗词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亲身参与情境再现,深化对古诗词理解。通过亲身参与表演,学生对古诗词情感与意境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实现知识内化。其二教师还应该开展古诗词创作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模仿学过古诗词形式,进行简单创作尝试。通过创作实践,学生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创造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另外教师还需要组织古诗词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如诗词大会竞赛、诗配画创作、诗词与音乐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示学习成果。如组织四季诗词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描写春夏秋冬诗词,制作主题手抄报;开展家乡美景入诗来活动,鼓励学生用古诗词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举办古诗词与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诗词中蕴含传统文化内涵。这些丰富多彩情境化活动,既拓宽了古诗词学习渠道,又促进了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论: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理解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与迁移。构建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多元化情境有助培养鉴赏能力,整合多媒体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开展情境化活动促进深度学习。情境教学法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能够弥补传统古诗词教学不足,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推动小学古诗词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彩萍.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一中学;,2022:885-887.

[2]刘晓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中心小学;,2021:707-709.

[3]洪秋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1):88-90.

[4]雷亚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3-4.

[5]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