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学生网球水平及体育素养的策略探究
曹俊琦
滇池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引言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时,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体育教学的需求就增多,网球运动属于健身性和社交性并存的项目。大学生特别喜欢,不过现在高校网球教学存在短板:课程内容偏重技术训练、教学方法缺少新意、课外实践平台不多,造成学生技术掌握不牢固,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体育素养培育迟缓。所以,探究契合大学生认知和运动特点的教学策略,是改善高校网球教学质量,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关键。
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优化
高校网球课程要冲破“技术第一”传统框架,形成“技术 + 素养”双轨并行的内容体系,就课程目的而言,要按照大学生运动基础不同分层设计,针对零基础学生。以“掌握基本技能,培养运动兴趣”为核心,目标是规范正反手击球,简单发球动作,了解网球基本规则和安全常识;针对有基础学生。以“提升技术稳定性,培养战术思维”为核心,目标是熟练运用网前截击,底线拉球技术,能够制定简单比赛战术;针对竞技型学生,以“加强实战能力,培育体育精神”为核心,目标是具备赛事应对能力,在对抗中表现出规则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教学内容要深度把技术训练同素质培养融合起来,讲发球技术的时候,一并讲网球礼仪,比方发球前示意,失误后抱歉,促使学生懂得尊重对手;搞战术教学的时候。通过讲解 ATP / WTA 赛事事例,好比费德勒的战术规划,中国网球选手的拼搏故事,引领学生认识团体协作和坚持精神,加设网球文化板块,开“网球发展史”“比赛安排及裁判准则”之类的课程,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小型赛事的筹划,譬如拟定赛程,当裁判员,让学生在学技术的时候,全部懂得网球运动的文化含义和健康功效。
2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高校网球教学要结合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实战能力,基础训练时,创设“网球技术闯关”情境,设置“击球精准度挑战”“连续对打达标”等关卡,学生要通过规范动作完成任务,进阶时,模拟“校际联赛”情境,让学生在对抗中运用战术,提升临场应变能力。
分层教学法可解决学生技术水平差异问题:根据入学测试成绩,把学生分成“零基础组”“进阶组”“竞技组”,三组采取不同教学方案:零基础组主要做多球练习、动作分解练习,稳固基础;进阶组主要做对打练习、战术模拟练习,提升技术稳定性;竞技组主要做实战对抗练习、战术复盘练习,邀请校队教练加入,剖析比赛中出现的战术漏洞。
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用视频分析软件 (Kinovea) 录学生打网球动作,对比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动作,直接看出哪里错了 ( 比如挥拍路线不对,站位不正确 ) ;用网球教学软件 (TennisCoach) 给学生留课后作业,布置个性化的任务。比如打网球时候底线力量练习,反手接球时的反应速度练习;把虚拟现实技术 VR 带进课堂,模仿比赛的场景,让学生成为自己,体验在硬地或者草地赛场,感受不一样的打法特点,锻炼自己适应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师资是提高学生网球水平和体育素养的重要保证,高校要从“专业能力”和“教学理念”两个维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业务能力提升上,建立培训体系:定期邀请省队教练、体育院校专家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先进技术(现代网球的旋转击球)、科学训练方法(体能分配、损伤预防)、赛事组织、裁判知识等;鼓励教师考取ITF(国际网球联合会)教练认证,参加全国高校网球教学研讨会,到网球特色高校(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交流学习,吸取先进教学经验。
在教学理念更新方面,要引领教师树立“技术与素养并重”的观念,举办“体育素养培育”专题研讨会,分享教学案例。比如怎样在比赛失败以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输赢,怎样通过团队练习培育协作精神等,形成教学成果评价机制,把学生体育素养表现。像遵守礼仪,团队协作之类,加入到教师教学评定当中,促使教师在教学时积极融入素养培育目的,塑造起一支“懂技术,善育人”的网球教学队伍。
4 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组织
高校要搭建起“普及 + 竞技”的课外实践平台,来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要重视多样性与参与性,成立网球兴趣社团,利用课余时间举办“技术交流沙龙”“趣味网球游戏”(网球接力赛,颠球比赛)等活动,吸引非专业学生参加,举办“网球文化节”。通过展示网球装备发展史,播放经典赛事集锦,举办师生友谊赛等,营造校园网球运动的氛围,开设网球健身训练营,针对学业压力较大的学生,设计“网球减压训练方案”,把运动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竞赛组织上构建阶梯赛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举办“校园网球公开赛”,设单打、双打项目,采取分组淘汰制,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参与;选拔优秀学生组建校网球代表队,参加“省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全国高校网球联赛”,拓宽学生视野;在校内赛事中加强体育精神培育,在赛前宣讲体育道德,赛中安排志愿者监督规则遵守情况,赛后组织“赛事复盘会”,让学生分享比赛心得(比如如何面对失误,如何感谢对手和裁判),使竞赛成为培育规则意识、抗挫折能力的载体。
5 教学评价与反馈
网球教学评价环节,要创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网球技能掌握状况,还要评判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情况,规则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评价主体不能只是老师,也可以包含学生相互评价,自我反省,甚至请校外专家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也要设立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每一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按照课堂观看的情况,提出学生技术动作的不足,给出改进的提议。在学期的中间,组织一次中间反馈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习时的疑虑和期待,老师再依此来修改教学安排。在学期终结的时候,展开总体评判,除了给出分数,还应当写出详细的评语,指出学生们网球技巧及体育品质上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鼓舞学生们不断前行。
结语
要提高高校学生网球水平和体育素养,就要从课程、方法、师资、实践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改良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牢固把握网球技术,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充实课外活动,可使学生领会网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精神,将来高校网球教学要不断关注学生的需求改变,融合智能技术和赛事资源,不断改进教学体系,让网球运动真正变成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 潘柯佐 . 有效提升学生网球水平及体育素养的策略探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21(20):115-116.
[2] 张贻杭 , 刘赟 . 对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学生网球技术水平提高的思考 [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13):174-175.
[3] 严小英 . 不同水平网球专项学生发球质量与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19.
[4] 王桂超 . 影响山东体育学院网球专选学生专项技能水平的因素分析 [D].山东体育学院 ,2022.
[5] 耿科 . 对高校学生参加网球比赛的心理调控策略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27(0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