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新教材“实验探究”有效教学路径研究

作者

卜祥君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123100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立项课题《初中物理新教材“实验探究”有效教学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H2025546

摘要: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强调问题导向和思维发展,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验教学策略,建立科学的探究活动评价体系,是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以下对初中物理新教材“实验探究”有效教学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教材;“实验探究”;有效教学路径;研究

初中物理新教材将"实验探究"置于核心地位,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转型。这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不仅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授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式实验教学成为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研究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路径,对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

实验教学设计应当立足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将科学探究过程完整地融入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每个实验探究活动所承载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应当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或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应采取差异化的教学设计策略:对于概念建立类实验,重点设计观察与归纳的环节;对于规律探究类实验,着重设计变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的环节;对于应用拓展类实验,则突出设计创新应用的环节。实验器材的选择与准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既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引入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设备,但更要注重开发生活化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实验记录表的设计应当体现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包含假设提出、方案设计、数据记录、分析论证等环节,同时要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和创新设计的空间。

二、创新实验教学组织的形式

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需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构建开放、多元的探究环境。在课堂实施层面,可采用"分层递进"的组织策略,将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有机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应当注重角色分工的科学性,设置实验操作员、数据记录员、分析汇报员等不同角色,促进每个学生的深度参与。探索"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线上虚拟实验与线下实体实验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开发"实验探究工作坊",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培养独立研究能力。课外延伸活动要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设计"生活中的物理"系列实验任务,引导学生用手机记录并分析日常物理现象。建立"实验探究社团",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开展"实验器材创意设计"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实验装置。构建"实验探究资源库",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实验报告和创新设计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在组织形式上要注重灵活性,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全班集中、小组分散或个别指导等不同方式。

三、提升实验教学引导的技巧

教师的引导技巧直接影响实验探究的教学效果,需要掌握科学的引导策略。在实验前,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避免直接告知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为观察者和指导者,适时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但不过度干预。针对学生实验中的错误操作,采取建设性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而非简单纠正。运用"问题链"引导技术,通过一系列递进式问题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实验中的意外现象,要善于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非常规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组内有效交流与合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指导策略,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操作支架,为优秀学生设计拓展性问题。实验结束后,组织有效的交流研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方案和结论。

四、强化实验教学评价的体系

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评价内容应当全面覆盖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包括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操作技能、数据分析、结论得出等维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分与质性评价相补充。开发实验探究能力评价量表,明确各年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实验能力水平。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培养其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建立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制度,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实验报告,关注其思维过程的展现而非仅看重结论的正确性。将实验创新设计纳入评价范畴,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或创新实验方法。建立学生实验探究成长档案,记录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轨迹。评价结果的反馈要具体且有建设性,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定期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估,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教材设计意图,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未来研究应关注探究活动的梯度设计,建立课内外联动的实践体系。通过优化实验教学策略,真正发挥探究活动在培养科学素养中的独特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启兵.指向探究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理科爱好者,2025,(01):108-110.

[2]赖志明.实验探究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力与运动”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05):89-91.

[3]付思雨,陈红.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3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