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
赖顺永
廉江市雅塘中学 邮编:524455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班级管理现状与问题成因,探索构建和谐班级氛围有效方法。发现班级管理面临学生心理特点复杂、管理方式陈旧、班级文化建设薄弱等问题。通过营造积极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完善班级规章制度等措施,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为初中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谐氛围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问题成因深度探究
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需要班主任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寻找解决方案。其一,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理念多元化,学生群体呈现出明显个性化特征,思想活跃且独立意识增强,班级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初中阶段学生正处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意识觉醒却又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传统权威管理方式产生抵触情绪。其二,部分班主任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过分强调纪律约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管理方式刻板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压抑。同时应试教育影响下,班主任工作重心偏向学习成绩,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内涵,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其三,班级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标准不统一,奖惩机制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智能手机、网络游戏等对学生注意力造成严重分散,班级凝聚力减弱,集体荣誉感淡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另一方面家校沟通渠道不畅通,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程度不足,教育力量未能形成合力,班主任工作负担加重。同时班主任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培训与指导,管理理念更新缓慢,无法满足现代班级管理需求。探究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滞后,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格培养;管理方法单一,未能因材施教;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特色,难以形成凝聚力;师生互动不足,情感交流欠缺;制度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不充分。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构建和谐班级文化促进良性师生互动,完善班级制度,加强家校合作,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方能有效应对当前班级管理挑战,构建和谐有序班级氛围。
二、班级文化氛围营造,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班主任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物理环境,创设富有特色班级文化角,布置温馨班级空间,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班级名称、班徽、班训等文化符号设计过程中,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凝聚集体智慧,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班级文化活动开展应注重实效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主题班会、读书沙龙、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兴趣需求,激发参与热情。班级荣誉制度建立能有效激励学生进步,通过设置班级之星、进步奖等表彰形式,肯定学生点滴进步,营造人人皆可成功氛围。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班主任应转变角色定位,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逐步放权给学生,培养其自主意识与责任感。
班级干部选拔过程应公开透明,采用民主推选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干部队伍建设中注重轮岗制实施,让更多学生获得锻炼机会,培养领导才能与团队合作精神。班委会工作机制完善能提高班级自主管理效率,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互助合作,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分组,定期调整组员构成,优化组内资源配置。班级自主管理项目开展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班级图书角管理、卫生区域维护、课间活动组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管理。学生成长档案建立有助于全面记录学生发展轨迹,促进自我反思与改进,班主任定期指导学生更新成长记录,发现进步与不足。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师生关系和谐构建,班级制度完善建设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是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关键环节。其一班主任应树立尊重平等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权威式管理方式,以平等姿态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关注个体差异,创造民主和谐氛围。情感交流渠道拓展能有效增进师生了解,班主任通过谈心谈话、家访、成长记录本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及时解决困惑。危机干预机制建立有助于应对学生心理问题,针对青春期学生情绪波动特点,班主任应提高心理健康知识储备,掌握基本心理疏导技巧,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协助。班主任榜样示范作用不容忽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展现积极健康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能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班主任应突破唯分数论评价模式,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表现,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制度建设方面,班规班约制定应遵循民主原则,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组织全班讨论,形成共识,增强制度认同感与执行力。奖惩机制设计需注重科学合理,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强调激励功能,淡化惩戒色彩,促进学生内在动机培养。权责明晰原则应贯穿制度执行全过程,明确各岗位职责范围与工作标准,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发生。班级例会制度实施有助于班级事务高效处理,定期召开班会,总结过去工作,规划未来任务,解决共同问题,增强集体意识。班级公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能保证制度落实到位,班主任引导学生成立监督小组,定期评估执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家校合作平台构建能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形成教育合力。班级制度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制度与时俱进,根据班级发展阶段特点,适时修订完善班规班约,保持制度活力。
结论:构建和谐有序班级氛围需班主任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权威管理模式,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思想。班级管理应强调文化引领,创设积极向上环境,增强学生归属感,提升集体凝聚力。班主任应适度放权,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责任意识。师生关系和谐构建要加强情感交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平等互信关系。班级制度建设需坚持民主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增强执行力。良好班级氛围营造是系统工程,需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秀菊.初中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方法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213-216.
[2]黄春梅.初中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7,(10):81+83.
[3]娄艳,郑友海.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