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解读方法探讨

作者

周彩云

周宁县第一中学  355400

前言:文本解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文本解读的整体成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对文章内涵和思想感情产生误解,不利于语文阅读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为此,教师就需要正确把握文本解读办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文本解读内涵探析

文本解读,简而言之就是要去探究学者们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主旨,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是根据具体文章类型所判定的。文本解读最大的意义就是要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通过阅读作者笔下文字,体会作者感情,深入到作品中走进作者内心,并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文本解读是师生感知、理解文章内容 并从中获取其内涵与价值的重要教学活动[1]。

2 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独立见解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都缺乏独立见解,也没有进行过深入分析探讨,只是依赖于工具书和网上收集的资料展开分析,缺少创新。与此同时,在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不足,对文本解读也没有个性化见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2.2 解读过于简单

文本分析和探究过程中需要做到细致、准确,唯有教师自己充分了解文本中所表述的内涵和深层意义,才能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对文本情感进行解读。然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只是对文本进行简单解读,没有真正深入剖析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却把大量精力放在收集材料等方面,导致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也受到限制。

2.3 曲解文本本意

在大力倡导素养教育的今天,各个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许多学校及教师对倡导文本解读的初衷产生了误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太过细致,缺少适度,过于追求细节分析,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混淆,反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2]。

3 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解读方法分析

3.1 紧靠教材完善解读

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对单元课程主题进行高度概括。高中语文教材所设置的文章并非独立的,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依据特定的单元主题进行排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扣教材开展文本解读工作,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角度来进行对比,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案。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领悟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为此,就必须对文章进行详细地剖析和探讨。目前有些教学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教师过于注重延伸阅读,没有从课文本身出发进行改教学,既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也无法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托,对教学方案进行有效调整,实现高效解读[3]。

3.2 落实细读文本要求

首先,要把握好对文章字词句的赏析。文章是由段、句、词、字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对于语文阅读分析来说,赏析字词句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赏析能力,有利于提升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必须从基本的字词句出发进行解读,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自居理解文章内涵。其次,要注重分析写作技巧。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都可以表现出文章内在思想,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写作技巧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祝福》时,文章中对祥林嫂有过三次肖像描写,通过对祥林嫂外貌的描述展示了祥林嫂的心境,使学生可以理解其内心的绝望、悲伤和凄楚,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祥林嫂这一类处于封建社会底层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技巧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通过赏析写作技巧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对文本的细读分析。

3.3 强化解读过程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主导者,学生的学习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要为其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在本文解读过程中也是如此。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前导入。课堂导入可采用多种方式,如问题启发法、情景导入法等,并对上一节文本解读内容进行回顾。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设置相应的探讨主题,让学生在自己对文章进行解读和共同解读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思想和主旨产生独到的见解。随后,学生阐述自己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教师引导其进行深层次思考,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解读要点,从而进一步强化自身的阅读素养。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文本解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为避免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思想感情产生误解,就需要正确把握文本解读办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紧扣教材完善解读、落实细读文本要求、强化解读过程引导,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昱婷.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侯官文化精神阐释——以《与妻书》《说“木叶”》为例 [J]. 福建史志 ,2025,(02):76-82.

[2] 连世斌 . 在鉴赏与写作实践中建构诗歌言语经验——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作品为例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5,(04):8-10.

[3] 李刚 . 基于文体特征的宋词教学进路与思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5,(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