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减负增效,提质赋能

作者

张建伟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缓解学生沉重的作业压力,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里,分层布置作业是达成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以及提升质量、赋予能量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本文主要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引言:初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传统的统一作业形式很难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使得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些学生“吃不了”。在“双减”政策下分层作业模式成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作业的新型分层作业改革,有助于化解学生的作业压力,提升作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一)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于数学学习能力、兴趣及基础等层面存在明显差异。统一作业要求难以契合每个学生实际状况。分层作业则能依据学生不同水平,设计出层次有别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可在自身最近发展区内获得锻炼与提升,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

(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针对的是学生的作业负担,传统的机械重复性作业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分层作业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让学生有针对地学习,提高作业的效率,从而做到有效减压。

(三)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分层布置作业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调整教学模式,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可以增强整体教学的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创新策略

(一)学生分层

在进行分层作业前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A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思路敏锐,可以轻松掌握新知识。B层为中等生水平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知识的综合运用、知识的延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着一定困难,需要基础的反复练习和更多的辅导。

(二)作业分层设计

在“双减”时代,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严格控制作业量的同时提高作业量,真正实现减量提质、增效赋能的目的。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方式,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采用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作业,即以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基础计算题为主,让学生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基本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熟练、准确进行计算。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基础之上,可以考虑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现实性的问题作为作业,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在实际情况中所应用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这类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应采用综合性与挑战性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作业,如让他们去探索含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情况,或是让学生写出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让他们立足于所学知识,去解决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家庭月支出中的方程应用”等小课题的探索研究,并且把探究的内容以简单的数学探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充分发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形成综合、实践意识。

(三)作业形式创新

“双减”之下,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应不断创新形式,做到形式多样化和综合性,实现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有机融合,线上线下作业的有机整合。既可以在传统书面作业之外设计如制作几何图形模型、测量学校建筑物高度、调查家庭用电量变化等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和实践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增强其综合实践能力。也应当利用智慧教育系统、网上学习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线上作业,实现与作业的高效互动,并通过微视频、练习题、即时性考试等形式给予线上作业相应的资源帮助和作业指导,并在线下作业的相对集中与书面训练及实践探究的直观便捷中增强线下作业的优势和作用,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势互补的作业形式,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拉近学生与作业距离,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

(四)作业评价分层

评价是分层次作业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双减”条件下,初中数学分层次作业的落实中,有效的评价应当是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方式[2]。分层作业评价应遵循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逐步实现作业评价从“甄别性”向“发展性”过渡。一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基础层作业重点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计算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基本功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层作业重点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拓展层作业重点评价学生探究过程、创新意识、运用构建数学模型、实践所得成果的综合能力与收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自主意识和能力。同时,评价的策略也要突破仅从老师批阅评价的固定模式,实现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结语:在“双减”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采用分层作业这一教学策略成效显著。它充分考量学生个体差异,既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又提升了教学质量。实施分层作业,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钟胜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学周刊,2025,(20):50-52.

[2]陈倩倩.“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5,(1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