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
任秀宇
蒲县黑龙关镇黑龙关小学 邮编:041204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问题展开探究,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现状,发现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教学尝试与信息技术融合等积极趋势。针对这些现状,文章提出优化路径主要包括构建互动式教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并详细阐述了实施策略,包括推动项目式学习引入课堂、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等。创新模式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现状剖析
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呈现出复杂多元态势,一方面体现为传统与创新交织并存,另一方面表现为探索与实践不断推进。纵观全国各地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尝试虽已起步但仍面临诸多瓶颈,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仍较为保守,部分教师习惯于讲授式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真正意义上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较少,学习主动性未能充分激发。评价体系侧重结果而非过程,单一考试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情况。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制约着创新实践深入开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阻碍创新模式推广。创新理念与实际操作脱节现象也较为普遍,许多教师虽接受创新理念但缺乏具体实施能力,导致创新停留于表面形式而未触及教学本质。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也呈现出若干积极趋势。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逐步推广,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注重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多元化教学方法尝试不断涌现,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方式逐渐进入课堂实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明显加速,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智能教育平台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可能。部分地区已开始探索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创新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增强,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教师群体逐渐壮大,为创新模式持续深化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优化路径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优化路径应着眼于构建情境探究式学习体系,通过将数学问题置于真实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动机。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递者转为学习引导者,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获取结论。创设数学交流共同体尤为重要,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更在表达、交流、辩论过程中深化理解、完善思考。教师需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创造多向互动机会,建立接纳多元思路氛围。基于信息技术支持探究活动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利用数字资源呈现生动情境,通过交互性软件促进概念直观理解,运用数据采集工具支持真实问题探究。评价机制改革是优化关键,应从单一结果评价转向全过程、多维度评价,关注问题解决策略、思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态度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过程而非仅关注答案,促进自主反思能力发展与学习方式转变。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我们周围立体图形探秘”主题探究活动。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类立体物品如课本、黑板擦、储物柜等,提出“这些物品有何共同特点”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随后开展找朋友活动,每组学生收集不同物品照片或实物,根据自行总结特征进行分类,自然引出长方体与正方体概念,避免填鸭式知识灌输。探究环节设置建筑师挑战,学生利用纸板制作不同尺寸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特征规律:如长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等,体会数学规律来源于实践而非书本硬性记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展开图问题,尝试将制作好长方体拆开成平面图形,探索可能展开方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课堂后半段组织数学眼看世界活动,学生寻找校园或家庭中长方体与正方体应用案例,分析其设计优势与几何特性关联,拓展数学思维广度与应用意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实施策略应围绕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双核心展开。沉浸式学习环境打破传统课堂物理边界,将学习空间延伸至生活全场景,使数学概念获得鲜活载体;此类环境整合多元感官体验,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感知数学内涵,加深认知印记。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强调设置开放性任务,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引导为辅助,形成问题—思考—尝试—解决完整链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实施途径具有不可替代优势,通过角色分工与集体思考激发认知冲突,促进思维碰撞与互补,培养既能独立思考又善于协作交流人才。创新模式实施需建立弹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问题解决路径,认可多元答案与个性化表达,评价维度应涵盖知识理解、思维发展、应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摒弃唯分数论倾向。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应当采用“生活数学探秘家”主题活动展开,打破传统讲解—练习固化模式。课堂开始时,教师组织寻宝行动,让学生在教室内外寻找圆柱圆锥形状物品,如饮料罐、冰淇淋筒、纸杯等,建立空间形体与现实生活联系。随后开展猜想实验室活动,学生围绕圆柱圆锥体积关系如何提出假设,通过亲手制作同底等高圆柱圆锥模型,往圆锥中倒入沙子或水,再将内容物倒入圆柱,反复实验发现圆柱体积约为圆锥三倍,体会数学规律来源于探究而非教师告知。探究深入阶段设计建筑师挑战赛,学生利用彩纸制作展开图,尝试不同方案,归纳圆柱展开图特点,发现其由两个圆形和一个矩形组成;制作圆锥展开图则更具挑战性,需反复尝试才能成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精确思维。
结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表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传统与创新并存局面,创新实践虽已起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构建互动式教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优化路径,结合项目式学习引入课堂与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等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模式深入发展。此类创新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习兴趣与效果,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胡林芳.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4(26):79-81.
[2] 黄朝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 读与写,2021,18(7):184.
[3] 李永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 考试周刊,2023(3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