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作者

乌云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中学 邮编:137718

摘要:本文针对七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实际情况,围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展开探讨。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情境体验提升联想能力,平台搭建强化创新表达,构建多元互动写作教学模式。有效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创新能力,改变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局限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创设丰富多样情境,搭建多元展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写作教学

一、激发兴趣引导——培养七年级学生写作中的发散思维

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成为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创新思维形成与发展。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一是引入生活化写作主题,贴近学生实际经验,让写作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例如围绕我与朋友、难忘校园时光、家乡变化等主题设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从熟悉环境中寻找素材,降低写作难度,增强亲切感。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刺激学生感官,活跃课堂氛围,拓宽思路。三是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词语接龙故事续写情境想象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体验写作乐趣,打破思维定势。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写作,通过头脑风暴、共同创作等方式,促进思维碰撞,激发创意火花。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其跳出思维框架,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实践中可采用问题设计法,围绕同一主题提出“这件事为何发生?如果换另一种方式会怎样?未来可能产生何种影响?”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内涵。同时采用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现有观点,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意识。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章写作角度与表达方式,启发创新思路。值得注意,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予充分包容空间,允许其表达独特观点,避免用固定模式限制思维发展。在评价环节,应淡化分数概念,强调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写作中闪光点,建立良性反馈机制,增强学生写作信心与动力,形成积极循环。

二、构建情境体验——提升七年级学生写作中的联想能力

写作教学中,情境构建能有效激活学生心灵感受,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联想能力。七年级学生情感丰富但表达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情境体验积累感性认识。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取直接经验。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感受文化魅力与自然壮美;开展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体验社会现实;邀请各行业人士走进课堂,分享职业故事与人生经历。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丰富素材。同时,教师应当借助文学作品创设虚拟情境,通过朗读欣赏、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体验人物情感,感受语言魅力。在课堂中,可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音乐背景、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写作灵感。

在情境体验基础上,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促进思维跨界融合。应当采用意象联想训练,引导学生围绕特定意象进行自由联想,挖掘深层含义,例如以雨为主题,引导学生联想相关场景、事件、情感,形成独特表达。实施跨界思考训练,鼓励学生将不同领域知识融合应用于写作中,产生新颖视角;开展假设推理活动,设置假想情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关注事物间内在联系,培养系统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教师应注重引导方法,避免过度干预,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可以通过设疑启发、典例分析、开放讨论等方式,引导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评价环节,应关注学生联想过程与思维方式,鼓励独特视角与个性表达,形成良好反馈机制,促进联想能力持续提升。

三、搭建平台展示——强化七年级学生写作中创新表达

创新思维最终需通过有效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成为写作教学重要环节且具有不可替代价值。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期,渴望获得认同与肯定,教师应充分理解这一心理特征,创造多样展示机会以满足学生表达需求。课堂交流平台构建可通过作品朗读、优秀片段赏析等形式开展,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空间;班级文学活动开展则能营造浓厚文学氛围,激发创作热情;校园媒体资源利用包括校报校刊、广播站等途径,让优秀写作成果获得更广泛关注;校外展示渠道拓展则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或投稿青少年刊物,扩大影响范围并增强社会认同感。这些多层次展示平台建设使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增强写作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平台搭建过程中应注重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每位学生均有机会展示自我,避免固定少数人主导现象出现;同时注重展示内容多元性,鼓励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作品呈现,培养学生包容精神与审美多元化。展示平台还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既满足学生表达需求又促进写作能力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强化创新表达能力,使思维成果得到充分呈现并产生积极影响。语言训练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词语内涵,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形成个性化表达风格;结构训练则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文章结构模式,如倒叙、插叙、多线并行等形式,增强文章表现力与吸引力;风格训练鼓励学生学习借鉴不同作家文风特点,逐步形成自我风格与表达特色;技巧指导包括开头结尾设计、过渡衔接方法等写作要素,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与表达效果。教师评价方式应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建立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创新表达意识与能力发展全过程;激励机制建立则需兼顾过程与结果,既肯定最终成果又重视努力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与持久动力。学生反思习惯培养也应受到重视,引导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个人写作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通过这些系统训练与引导,学生将逐步建立表达自信,形成独特写作风格,实现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协调发展,真正达成写作教学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

结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需要系统策略支持。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情境体验提升联想能力,平台搭建强化创新表达,形成完整培养链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适宜学习环境,提供必要指导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思维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与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 文渊(中学版),2020(1):123-124.

[2] 宋玉娟.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法的应用探讨[J]. 华夏教师,2024(30):73-75.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4.30.025.

[3] 任德虹.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与技巧探析[J]. 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