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任文君
阜南县实验幼儿园 安徽 阜南 236300
摘要: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需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整体性,注重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针对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教学存在的弊端,如材料投放不丰富、体育活动单一等问题,积极探索适宜的户外体育运动教育措施。教师应采用提供开放的运动材料、设计多样的体育游戏、引入民间体育运动、加强现场教育指导等教育措施,打造科学趣味开放的户外体育运动,持续引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身体协调能力;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身体高速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身体协调动作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规律,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必备需求,创造温馨、开放、趣味的户外体育运动环境。教师积极引入开放的体育运动材料,设计趣味多样的体育运动游戏活动,增强户外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同时,教师还应高度关注幼儿的四肢协调性、反应灵敏度、空间感知能力等身体协调能力发展水平,积极引入民间体育运动、加强现场指导,从而形成身体协调能力的系统性教育培养路径。
一、提供开放运动材料,鼓励幼儿创造玩法
户外体育运动是幼儿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学习途径,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场地教育资源,对户外场地运动区域进行结构优化,引入开放性的体育运动器材,充分满足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发展需求。教师应将场地划分为运动区、游戏区、探索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在不同区域内部投放适宜体育运动器械,在运动区可以设置跑道,投放足球、篮球、呼啦圈等各类球类运动器械,引导幼儿积极开展自主体育运动锻炼。在游戏区域内,教师应投放秋千、滑梯、攀爬架等,充分满足幼儿持续探索的好奇心,鼓励幼儿自主创造游戏玩法,自由结组形成小组游戏互动。在探索区内,教师投放座椅、积木、纸箱、塑料瓶、手工书籍等多种素材,鼓励幼儿积极借助丰富多样的游戏素材,自主探索并拓展游戏玩法,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意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在跑动过程中形成良好身体平衡能力。并且,教师还应保持教育观察者的角色定位,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干预,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游戏材料的组合多样性。
二、设计多样体育游戏,增强幼儿运动能力
户外体育运动游戏是强化幼儿户外体育运动意愿的重要教学途径,教师应当引入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形式,注重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设计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户外体育运动游戏,注重强化幼儿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稳步发展,并让幼儿在团队协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竞争意识和团队协同精神。教师需要设计蕴含不同运动技能的体育运动游戏,如奔跑、投掷、攀爬,重点强化幼儿多方面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的各方面体育运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例如,教师设计小动物搬家的体育运动游戏,引导幼儿划分成不同运动小组,积极模仿多种小动物的独特行走方式,如小兔子跳步走、小鸭子八字走、小猴子爬着走,在走动过程中搬运自身家当,如小书包等物品。要求幼儿在模仿动物动作的同时积极完成指令的搬运任务,锻炼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能力,让幼儿身体平衡、动作协调等得到充分锻炼。同时,教师还应关注不同幼儿的能力发展差异,积极设计层次性的体育运动游戏活动,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锻炼,参与适合自身水平的体育运动游戏,获取游戏活动成功的体验。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体育运动情况,逐步增加户外体育游戏挑战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三、引入民间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民间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内涵,以及独特的游戏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融入民间体育运动,为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添新活力。教师应当积极从民俗文化中吸取丰富的民间体育运动素材,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间体育运动形式,如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等多种运动。然后,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幼儿体能素质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身体素质特点,将复杂民间体育运动进行简化设计,更加适合目前幼儿的实际运动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踢毽子体育运动时,首先需要组织幼儿进行体育运动技巧的训练,掌握如何运用脚准确地拨动毽子,逐步增强踢毽子运动难度,让幼儿在互动练习过程中初步掌握踢毽子动作标准。通过降低体育运动的难度,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又比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滚铁环的体育运动时,需要首先减小铁环尺寸,让幼儿手持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在滚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协调手部力量、方向,准确控制铁环的速度和轨迹,能够伴随着铁环的运动进行身体运动调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四、加强现场教育指导,促进幼儿身体协调
幼儿教师需要在户外体育运动中进行现场教育指导,确保户外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性,通过及时恰当地教学点拨与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并能够确保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当幼儿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时,身体协调性容易出现问题,如幼儿在跳绳时容易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现象。教师应重点讲解标准跳绳运动技巧,让幼儿观察教师手脚协调动作节奏,鼓励幼儿首先练习特定跳绳技巧,如先用手臂挥动跳绳,再配合腿部进行准确跳跃,让幼儿逐步掌握跳绳技巧。同时,教师还应重点关注部分身体协调能力较弱的幼儿,应当给予更多的教学耐心,帮助幼儿克服体育运动技巧困难,逐步提高幼儿的体育协调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从提供开放性的运动材料、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游戏、引入民间体育运动形式以及加强现场教育指导等方式,创新户外体育运动的教学模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运动体验,通过长期系统性的户外体育运动锻炼,逐步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教学实践[J].读与写:中旬,2021(7):370-370.
[2]丽霞王.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中平衡能力培养的探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