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与戏:傩文化的时空穿梭
蒋知桐 范晓彤 邱文博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引言:傩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恩施傩戏,尤其是三岔傩戏,是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还在当代展现出特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三岔傩戏面临着传承断层、仪式简化等挑战,本文旨在讨论这些问题并探索其保护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恩施傩文化、历史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文旅融合
在中华大地上有各种各样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文化,傩文化就是其中至关重要且颇有影哪的一种。傩文化一般被认为萌芽于史前,兴盛于商周时期。傩文化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丛系,包括傩仪、傩祭、傩舞、傩戏、傩面等。恩施州三岔傩戏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傩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岔傩戏起源于古代巫术仪式,主要用于驱邪逐疫、祈福纳祥,后逐渐发展为融合宗教、艺术与民俗的综合性文化表演。观此可见,恩施州三岔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的明珠。但在时代的洪流中,恩施州三岔傩文化也面临着许多亟需改变的问题。如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传统和创新的矛盾等等。本文旨在以恩施州三岔傩文化为例,探寻在科技和社会的演进中文化所遇到的困境并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能为傩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方法。
一、案例介绍
恩施州三岔乡傩戏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傩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是傩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三岔乡位于恩施市北部,距离城区23公里。地处武陵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从而能够保留较为完整的傩文化传统。这里的傩文化融合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习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例如三岔乡的傩戏经常带有土家摆手舞和苗族鼓舞的影子。除此之外,三岔傩戏起源于古代巫术仪式,用各种形式演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并主要用于驱邪逐疫和祈福纳祥。后逐渐又与宗教相融合、演变成艺 术与民俗兼顾的综合性文化表演。其表演形式以傩戏、傩舞为主,结合面具、服饰、唱腔等艺术元素;其文化功能又兼具宗教仪式性与娱乐性,是土家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三岔傩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面临传承人老龄化、青年参与度,传播范围不广等问题。
二、三岔乡傩文化状况简析
(一)历史演变
三岔傩戏起源于唐宋时期,最初为驱邪逐疫的巫术仪式,后融入道教、佛教元素,形成独特的傩坛仪式。明清时期,傩戏逐渐世俗化,成为民间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在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傩文化的宗教功能逐渐减弱。21世纪初,恩施州三岔傩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将傩文化和文旅相结合,成为三岔乡乃至恩施州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待以剖析的问题,如仪式简化、文化符号流失等日益凸显。
当代挑战
目前傩戏传承群体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端公,但现存人数少且年事已高。第二类是农民或道士,但他们并不是专业人士,只是在此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第三类是政府培养的专业人员。综上看来,傩戏的传承问题复杂性不高。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易于解决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传承断层的问题,传承人老龄化严重,2006年,最后一位能够"掌坛"大型傩戏仪式的第二代传承人谭学朝去世,谭学朝虽然有4名弟子,但仅有几个选择从事此行业。除此之外,青年一代对傩戏兴趣不足,极少有年轻人愿意扎根乡土、脚踏实地学习傩戏。第二点需要重视的是仪式的简化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现在,为适应现代生活,部分傩戏中的传统仪式被简化或省略,极可能导致文化内涵流失。第三点则是商业化的冲击,傩戏表演逐渐商业化,可能削弱其原真性与文化价值。如:恩施女儿城中的傩戏表演虽在一定程度上向更多人宣扬了傩文化,但其形式和内容都被改动了太多。
(三)创新融合
傩戏在新时代进行了文旅融合,尤其是三岔傩戏与旅游业结合,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在恩施市三岔乡文体中心也有许多关于传承并发扬傩戏的宣传资料。在恩施市枫鸣假村,土家傩戏大师谭学朝的弟子汪儒斌开办了傩面具制作体验基地,教慕名前来的游客们制作傩面具,他还对傩面具的形式进行了创新,在笔者进行田野调查并采访汪儒斌的过程中,汪儒斌将传统傩面具的制作和近来热门动漫人物哪吒的形象相结合,创新了哪吒样式的傩面具。除此之外,还可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影像记录、数字化存档等方式保存傩戏表演与制作技艺,以便于长期的保存和传播。与此同时,教育推广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可以将傩戏引入中小学课程,支持傩戏传承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培养新一代的表演者,同时也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据汪儒斌说,他曾多次被邀请开展对中小学生进行傩戏普及工作,教授他们最基本的傩戏知识并让他们体验如何制作傩面具。最后,笔者认为傩文化的传播还需要利用线上短视频进行传播从而持续发力,还可以与旅行社合作,规划傩文化探寻之旅,扩大受众范围。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通过亲身体会得出,改善交通和住宿条件对于傩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游客前来体验傩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三岔傩戏是恩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时代发展和世事变迁中,从古代巫术仪式到现代旅游体验,三岔傩戏经历了功能与形式方面的深刻变迁。尽管当代面临传承断层与商业化冲击等挑战,但通过文旅融合、数字化保护与教育推广等创新手法,三岔傩戏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未来,应进一步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三岔傩戏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传播,为其他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欧阳亮.三岔傩戏传承现状调查研究[J].艺术百家.2012,23(05)
[2]崔在辉.恩施傩戏简说[J].武汉文史资料.2017(11)
[3]张紫晨.中国傩文化的流步与变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02)
[4]岳胜友.恩施傩戏的历史渊源及功能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04)
[5]郑翠仙.恩施傩戏艺术文化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02)
[6]黄欢.鄂西土家族傩文化的变迁 ——基于恩施市三岔傩戏的实证研究[D].湖北:湖北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祭与戏:傩文化的时空穿梭》X2024105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