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改进方案研究

作者

穆志强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一、引言

矿井低压电网作为矿井生产的核心能源供应系统,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乎矿井的生产效率与人员安全。漏电故障作为矿井低压电网常见故障之一,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不仅会引发电气火灾、设备损坏等事故,还可能导致人员触电伤亡。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电气设备数量增多,低压电网结构愈发复杂,对漏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传统漏电保护技术在应对复杂矿井环境时暴露出诸多不足,如灵敏度低、动作时间长、抗干扰能力差等。因此,深入研究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改进方案,提高漏电保护性能,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一)现有漏电保护原理及装置

目前,矿井低压电网广泛应用的漏电保护原理主要包括附加直流电源检测原理、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原理等。附加直流电源检测原理通过向电网注入直流电流,监测系统对地绝缘电阻变化实现漏电检测;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原理则利用三相电流矢量和不为零时产生零序电流,以此判断漏电故障。基于这些原理的漏电保护装置,如漏电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等,在矿井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并切断漏电回路,防止事故扩大。

(二)技术存在的局限性

现有漏电保护技术存在明显局限性,在灵敏度方面,由于矿井环境复杂,存在大量电磁干扰、湿度变化等因素,导致检测信号易受干扰,难以精确捕捉微小漏电信号,使得保护装置对早期漏电故障反应迟缓。在动作时间上,部分保护装置因自身设计缺陷或调试不当,动作时间过长,无法及时切断故障电路,增加了漏电引发事故的风险。此外,抗干扰能力弱也是突出问题,复杂电磁环境易使保护装置误动作或拒动作,严重影响矿井低压电网的正常运行。

三、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改进方案

(一)漏电保护原理优化

一是为提高漏电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引入复合检测原理。将附加直流电源检测原理与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原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附加直流电源检测原理对系统绝缘电阻变化敏感,能及时发现长期存在的绝缘下降问题;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原理对突发漏电故障响应迅速。通过综合分析两种原理的检测结果,可有效降低误判率,提高漏电故障判断的准确性。二是,运用智能算法辅助漏电检测,如神经网络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强大的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可通过对大量漏电故障数据的学习,建立精确的漏电特征模型,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漏电故障。模糊控制算法则能处理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信息,根据实时检测数据与预设规则,智能判断漏电故障程度,为保护装置的动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漏电保护装置性能提升

第一,研发高精度传感器是提升漏电保护装置性能的关键。针对矿井环境特点,设计具有高灵敏度、宽量程、强抗干扰能力的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采用新型材料与先进制造工艺,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确保能够准确采集电网中的微小电流与电压变化信号,为漏电检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第二,优化保护装置的动作执行机构,采用快速响应的电磁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通过改进线圈结构与触点材料,降低动作时间,提高动作可靠性。固态继电器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开关特性,实现近乎瞬时的动作响应。同时,合理设计执行机构的驱动电路,确保在检测到漏电故障时,能迅速、准确地切断故障电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三)漏电保护系统集成与智能化发展

构建分布式漏电保护系统,将多个漏电保护装置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每个保护装置负责一定区域的漏电检测与保护,同时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中央监控主机。中央监控主机对各区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实时掌握整个矿井低压电网的漏电状况,实现全局监控与智能调度。当发生漏电故障时,系统能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并协调周边保护装置动作,避免故障扩大。开发智能化漏电保护管理平台,集成故障诊断、数据分析、预警预报等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长期积累的漏电故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故障发生规律与趋势,为设备维护与更新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建立故障预警模型,根据电网运行参数实时变化,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漏电故障,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运维人员采取措施,实现从被动处理故障到主动预防故障的转变。

四、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一)人员培训与管理

在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改进推进过程中,矿井电气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当前,面对新型漏电保护技术的引入与应用,部分技术人员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实操经验欠缺等问题。基于此,需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一方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新型漏电保护技术的原理、特性及创新点,同步组织实操演练,让技术人员在模拟场景中熟悉设备操作流程;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与经验分享,拓宽技术人员视野。此外,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清晰界定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通过严格考核与常态化监督机制,督促运维人员规范作业,保障漏电保护系统持续、可靠运行。

(二)设备维护与更新

在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体系建设中,设备维护与更新换代是保障系统效能持续发挥的核心环节。需构建精细化设备维护计划,以预防性维护为导向,针对漏电保护装置特性,设定科学合理的检查、测试与校准周期,涵盖外观完整性、电气参数精度、动作响应灵敏度等多维度检测项目,确保装置性能精准达标。同步建立数字化设备维护档案,完整记录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包括故障记录、维护时间节点、具体操作内容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设备性能演变规律,为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提供量化支撑。结合行业技术迭代趋势与矿井实际运行需求,动态评估老旧设备性能冗余度,及时引入基于新型检测原理与智能算法的先进设备,实现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能级跃升。

五、结束语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改进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漏电保护原理优化、装置性能提升以及系统集成与智能化发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可有效解决现有漏电保护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漏电保护的灵敏度、可靠性与及时性。实施改进方案过程中,需注重人员培训与管理、设备维护与更新等保障措施的落实,确保改进工作取得实效。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应持续关注漏电保护技术前沿动态,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体系,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推动矿井电气安全技术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张成春 . 矿山供电系统漏电保护措施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13(18):168-171.

[2] 刘鹏强 . 煤矿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研究 [J]. 矿业装备 ,2023(3):98-100.

[3] 王宁 . 煤矿低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设计探析 [J]. 机械管理开发 ,2022,37(09):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