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翁喜波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315171
摘要:新课标提出大单元概念,认为教师应该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实现教学结构化、整体化、系统化。人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知识都存在一定关联。由此来看,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以育人主题、学科知识和音乐文化为依据重新建构主题内容,高效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大单元主题;人教版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音乐教学的整体性、关联性与实践性,这对传统单一课时的歌唱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以主题为线索,整合单元内音乐作品,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方式构建结构化学习体系,成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究小学音乐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学中的经验与现实的问题,并提出教学后的反思以寻求更好的进步,从而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借鉴,促进小学生在歌唱教学中进行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1.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 “美丽的草原” 为主题,涵盖《美丽的夏牧场》《银杯》《赛马》等不同民族风格的歌曲,以及草原相关的欣赏与实践内容。在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实践中,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是关键。
教师要从一课教学模式的零散状态过渡到以主题为统领,整理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可以把内容分成“民族音乐元素探索”、“草原基础认知”、“歌唱与表演融合实践”三个模块,其中在“民族音乐元素探索”板块,通过让学生听赏对比《美丽的夏牧场》苗族音乐的欢快节奏,《银杯》蒙古族音乐的悠扬旋律,《赛马》万马奔腾的音乐的特殊节奏,概括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调式、节奏、词曲等方面的表现,熟悉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草原基础认知”板块,通过欣赏经典草原片段,了解草原的构成要素,并将这些因素与民族歌曲特点结合起来;最后一部分“歌唱与表演融合实践”则是组织学生运用前面的知识把民族歌曲进行改编,并变成自己感兴趣的草原,这样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后,学生能够在系统地学习中,将学到的音乐知识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理解。
2.丰富单元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外的衔接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是促进单元主题性歌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保障。教学中,除了教材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并及时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延伸和衔接。
一是挖掘课内资源,对于教材中的潜在资源进行补充挖掘。如对于《美丽的夏牧场》,仅仅只有教材中有歌曲,可以进行补足视频资料、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故事等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文化底蕴。二是增加课外资源,在草原教学环节引入如《猫》《音乐之声》等关于草原的高清片段,让学生现场感受草原的魅力,引入适合小学生观赏的草原音乐绘本、纪录片等内容,鼓励学生课后学习。还可通过网课平台搜集各版本的不同民族唱法、优秀的学生草原改编视频等,向学生推荐,例如展示到课堂上,以便学生开拓眼界,增加资源来源与多样性。
3.多样化教学活动形式,改善课堂氛围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单一,极易使得学生产生疲态。在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中应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提升音乐课堂中的学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歌唱课堂活动,教师除了正常的歌唱,还可以“歌曲接龙”“填空”歌词游戏,例如,在学习《银杯》的环节中,教师唱前半句歌词,学生唱后半句歌词,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记忆。在草原活动中,学生可进行角色扮演、编剧、表演,等等。就《赛马》这个例子,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台词和舞蹈动作,然后表演展示。还能够加入小组比赛、音乐创作活动等项目,“音乐创意改编民族音乐大赛”,学生利用单元中的音乐知识对这个单元中唱过的歌进行节奏、旋律及歌词改编,激发学生创造性和竞存意识。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使课堂呈现动态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活跃愉快的场景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艺术修养。
4.把握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且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在单元主题式歌唱教学中,教师需紧扣单元主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美丽的草原”单元,把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能够准确地演唱单元内的民族歌曲并了解各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草原的要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实践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产生感受各民族音乐文化差异性的美育能力,加强多元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热爱音乐艺术。
遵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赛马》一课时,让学生在聆听、模唱过程中达到演唱技能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从而达成知识目标;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草原改编表演,落实过程和方法能力培养的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表演中,达到感悟文化的教学目标,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井然有序、高效进行。
总结
综上所述,单元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小学音乐老师应意识到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单元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按照课程标准总结单元主题,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确定教学个性化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达、文化理解等素养。此外,教师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听力状况和表现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使他们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廉雪. 小学音乐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内容整合与实践策略——以人音版教材为例[C]// 广东教育学会. 广东教育学会2025年度学术成果集.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滨河实验学校;, 2025: 635-637. DOI:10.26914/c.cnkihy.2025.003466.
[2]戴智. 基于SECG教学模式的音乐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J]. 新校园, 2025, (01): 100-102.
[3]袁志先.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音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教书育人, 2025, (01):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