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阅读以生为本,读写融合价值生成

作者

陈旭琼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当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最后一个单元《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教材中安排了阅读材料,而这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尤其,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恩与怀念。文章中的一位位老师,身上充满着极其丰富的情感价值观:爱国、敬业、勤勉……是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理解感悟的好文本。

一、初阅读,熏陶感染。

主题阅读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给老师的一封信》等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及深厚感情,初步感受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1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2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

《老师领进门》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作文上的红双圈》通过写老师给自己耐心细细地修改作文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如此,引导学生先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受这种美好的情感。感受老师们身上的那种浓浓的爱国情,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这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激起学生回忆自己校园生活的兴趣。

二、群阅读,感悟表达。

课堂上,进行系列的主题阅读讨论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作者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有的是回忆与老师有关的场景,赞美老师关爱学生的美好品德(《给老师的一封信》),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他们事业有成,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他们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希望学生在阅读作家们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默读。引导学生速读文本,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体现老师的品格的?把握“读”与“讲”的关系。“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 如《给老师的一封信》重点回忆了和老师有关的三件小事:喊“我”名字牵着“我”小手到座位上;教我好好写字;运动会上为学生加油鼓励。表现了方老师特别关爱学生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感激和怀念。师将这三件事,概括成小标题,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指导学生们做笔记,“事例”---“品德”,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感悟表达的过程中,老师要抓住关键词句。如《作文上的红双圈》:“感谢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树上的红双圈”这句话,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课文中“生命树”指的是什么?如《老师领进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永生难忘”让学生说说怎么理解“插柳之恩”及老师说的这句话?紧抓住文本中关键的重点句突破难点,从而感受到老师们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深刻地感悟到老师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精神,那种敬业的崇高理想价值观的体现。

三、对比读,学习表达。

这几篇文章,虽然都是写老师,但表达确各具特色,这点,很值得孩子们学习。通过主题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同样都是写老师,甚至都是写小学老师,为什么我们读起来,篇篇生动有趣,篇篇兴致盎然,篇篇动人心弦?引导孩子们思考对比,做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能否发现作者写作密妙?

在对比阅读点拨下,孩子们会发现,作家们的独具匠心。《作文上的红双圈》,作者选材很独到,以小见大,“小”-作文本的圈;“大”-对人生的引领;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老师领进门》作者叙述事情生动有趣,读来令人神往,行文又简洁易懂,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特色显然。《给老师的一封信》作者写了三件小事,三件非常普通但是很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事情,感情流露自然真挚,让人印象深刻……

在对比中,在思考中,在做笔记中,孩子们感悟了情感,更学习了表达。孩子们深深感受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正如《难》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点睛之笔,格言式的语句,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这样铿锵有力的点题式结尾,让人记忆深刻,值得孩子们体会学习。

四、拓展读,激发表达

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栏目活动建议是,举办毕业会,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如,把小学生活中令人难忘的事情改编成小品演一演;以歌舞的形式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留念;朗诵毕业赠言或与毕业有关的诗歌,写一写策划书等。

供参阅的材料是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及展示了一组给老师、给同学的毕业赠言。诗歌通过对青年的热情歌唱,勉励青年奋发向上,永葆活力。激情满满的诗,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毕业赠言,更是各具特色,情意动人。学生能从中学习到赠言的特点及写法。

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在小学学习生活中难忘的点滴小事趣事糗事……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

毕业诗文、赠言阅读拓展课上,教师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引发学生回忆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引导孩子们把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学着写写诗歌,挑战一下自己。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难忘的老师、同学、一节课、一次活动、运动会、一次表扬……充分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引导孩子将这些难忘的回忆美好的情感,用笔用文字,抒发表达歌咏铭记。在这一次次的读写中,种下一颗颗美好的种子。读写巧妙融合,价值有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