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全过程视角的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研究与应用

作者

赵优

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4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成本管控尤为重要。本文从建筑开发企业的角度,探究全过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方法及应用,阐述成本管理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要点。旨在为提高建筑开发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为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

全过程视角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方案

在全过程视角下,动态成本控制需以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LCCA)和挣值管理理论(EVM)为基石,构建覆盖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闭环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智能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物联网传感器、API 数据接口等技术,实现对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要素的实时数据采集与自动传输,构建动态成本数据库。运用偏差分析法对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绩效指数(CPI)、进度绩效指数(SPI)等量化指标,精准定位成本偏差的发生环节与影响因素。

当材料采购成本出现超支时,企业可依托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通过引入电子招标平台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获取价格优势,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材料价格波动趋势,调整采购批次与时机。例如,某大型房地产项目通过预测钢材价格走势,在价格低谷期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约 8%。在设计阶段成本失控时,借助价值工程(VE)原理,对功能与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结构设计、减少冗余装饰,如将传统大理石外立面替换为质感涂料,成本降低 20% 且不影响建筑美观度。

在技术工具应用层面,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三维可视化与数据集成优势,通过参数化建模实现工程量的自动计算与清单计价的智能关联,相较于传统计量计价方式,可减少 30% 以上的人为误差,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以广联达 BIM5D 为代表的项目管理平台,将成本数据与进度、质量、资源等信息进行多维关联,形成可视化的动态成本监控看板。通过设置成本预警阈值,当实际成本偏离目标成本 5% 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生成风险分析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动态调整依据。

在协同管理机制建设上,企业需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以成本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跨部门协同管控模式。成本管理委员会由工程、采购、财务、设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实现成本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深度交互。借助协同办公平台(OA)与项目管理系统的集成,确保成本管控指令的快速传达与有效执行。同时,构建 “发现问题 - 反馈建议 - 优化策略” 的闭环反馈机制,各部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标准化流程及时反馈至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工程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某工艺导致成本增加,可通过系统提交优化方案,经委员会评估后快速调整,持续优化动态成本管控策略,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与动态化。

二、全过程视角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应用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建筑开发企业要对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同类型项目的售价、装修标准等数据,结合本项目规模、产品定位、市场情况并参考公司类似住宅项目的经验数值,估算项目的总投资额及完成项目盈利分析测算。同时要制定好项目的目标成本及合约规划,明确各分项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目标成本和设计方案。并应用成本管理系统实施流程化、标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提高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总成本及盈利情况。为此建筑开发企业要做好成本前置工作,成本管理人员要提前介入,为项目的设计提供成本方面的建议,避免设计人员过于保守设计或不合理的设计而浪费资源。

一是要推行限额设计,根据项目目标成本及公司以往项目的经验数据,在保证规范要求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供限额设计的标准。如规定结构工程的含钢量和混凝土用量,以及其他影响造价占比较大的关键指标,把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在南京某小区金属屋面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提供的金属屋面图纸,骨架设置的明显不合理,经过公司项目的横向对比,其他项目为横向龙骨,此设计为横向及竖向龙骨,含钢量约是以往项目的骨架含量的2倍。经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成功降低了金属屋面含钢量,节约了项目的成本。

二是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及价值工程运用,在某些难以确定的方案上如桩基支护工程,可以进行多方案的比选,设计单位提供多种方案,成本管理人员进行方案成本测算,以期达到技术和经济都相对合理的状态。也要运用好价值工程,分析功能和成本的关系,在保证项目功能及效果的前提下,达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一是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明确招标范围、施工界面、材料品牌、技术要求、工期要求、合同计价方式、责任划分、调差原则、付款条件、变更签证计取原则、奖惩措施等方面的说明,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扯皮或额外费用增加的情况。同时设置合理的合同条款,保证各投标人在同等的条件下充分竞争。

二是招标清单及编制说明的编制,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报价和合同结算的重要依据,应确保招标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招标清单要尽量精确、详尽,项目特征及工程量计算原则要清晰,避免清单缺项、漏项的情况发生,同时编制说明也要详尽,合理规避招标人的风险。如:在桩基工程编制说明约定泥浆(土方)运输运距、弃置点及泥浆池由投标人自行考虑,泥浆外运投标人自行考虑是否需要固化脱水后再外运。在装修工程编制说明中约定本工程相关开孔、封堵、风口加固等费用由施工方自行考虑计入报价中。

三是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及商务标技术标的分析,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结合工程量清单、选用定额计价或市场价的方式进行编制。投标报价的分析是合理确定中标单位的关键。在选择中标单位时应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技术实力、信誉、报价水平等因素。一方面评估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类似项目经验、施工组织设计等评估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从人、材、机、管理费、利润等方面分析各投标单位的报价,判断其合理性。评估其是否有不平衡报价,或可能存在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情况发生。如某项目总包招标时清单含了厨卫间的粉刷及找平,有些有经验的投标单位会认为后期这部分工作可能由精装单位施工,因此投标报价时,把这部分价格报的很低,把某些肯定会由其施工的项报的很高,这无形中增加了建设单位的成本。

(四)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贯穿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在保证不影响工期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成本管理人员需做好合同管理、进度款支付管理、变更签证管理、严控实际成本不突破目标成本等工作。

一是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目标成本与实际支出成本的对比,以及动态成本的监控和动态成本回顾,实时跟踪工程进度和成本支出情况,将施工进度计划与成本紧密结合,一旦发现实际进度滞后或成本超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二是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规范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审批制度及管理流程。设计变更实施前,分析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是建设单位需求还是设计错误等原因。同时进行设计变更费用估算,评估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对造价的影响,在各级审批通过后,进行变更的实施阶段。此外要加强现场签证的审查力度,分析现场签证产生的原因及责任承担方,若是由施工单位或其他专业单位责任产生的现场签证,则不予计取或进行费用的分摊。也有些工作内容已综合在合同报价中,会存在办理签证重复计取的情况。如:某项目景观单位施工时要求建设单位在场内铺设临时钢板方便其材料及机械进出,或由其铺设钢板但要求办理签证增加费用。经审查此部分费用属于临时设施费,已在措施费中综合考虑,不予计取。

三是加强施工管理及合同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企业流水作业,并根据项目的规模及复杂程度,合理设定工期,分析工期对造价的影响。缩短工期可能导致赶工费用的增加,拖长工期可能会导致施工企业窝工现场的产生,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案,可以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节约工程成本。

(五)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筑开发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结算管理流程,做好项目的结算审核工作。同时做好项目的指标分析及数据库的统计工作,通过对比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分析各个工程在总造价中的占比及单方指标。

一是完善结算管理流程,成本管理人员要审查竣工结算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特别要注意竣工图是否跟现场一致,它是结算的直接依据。此外,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有部分在合同清单范围内,但实际未施工或由别的分包单位施工的工程量,在结算中要予以扣除。同时也要注重变更签证的审查,是否有重复计取或合同约定综合在报价中的情况以及各单位的交叉扣款情况。如某项目展示区施工时,涉及到多家单位进场施工,各家单位产生的垃圾由第三方单位进行清运出场,结算时各家要分摊第三方单位产生的费用。另外针对施工方高估冒算设立结算惩罚制度。如约定送审价的核减率大于5%,处于送审价0.5%-1%的罚款。

二是做好项目成本的总结及分析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统计项目的前期设计成本、建安成本、开发费用、销售情况、营销费用、财务费用、税费等,做好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评估此项目的盈利情况,也为公司后续的项目管理提供经验数据及参考。

四、结语

全过程视角下的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投资决策阶段精准估算、设计阶段科学管控、招投标阶段规范操作、施工阶段动态监控及竣工结算阶段精细审核,构建起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也为行业标准化管理提供借鉴。未来,建筑企业应持续深化成本管理理念,结合数字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

参考文献

[1]徐福宾.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No.578(18).

[2]叶怡珺陈超.建筑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J].名城绘,2020,0(07):0193-0193.

[3]丁梓涵.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21(27):246-246.

[4]杨育青.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21(02):115-121.

[5]张娣.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