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教学练习现状与方法
陈高平
陆军步兵学院
摘要:引体向上不但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而且在提高身高上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学员还处在一个发育期,他们的肌纤维比较细,肌力比较差,上肢的力量一般都比较薄弱,所以在这个时候做一些引体向上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加强背部、肩部和上臂肌肉、胸部肌肉的力量。
关键词:引体向上;教学练习;有效研究;
一、军校学员引体向上现状
(一)身体素质普遍较弱
军校学员在入伍前,受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学员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缺少身体锻炼。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军校学员在刚入学的阶段,基础体能比较差,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甚至一个都完不成。
(二)学员自身认识不足
训练组织者不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法,训练方法不得当,成绩差的学员既无法取得进步,又会因为长期的失败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学员认为引体向上难度非常大,自己可能不管怎么练都无法达标,进而自暴自弃,不相信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成绩,既没有信心,也缺乏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进步的勇气。
(三)训练方法不科学
训练组织者在组织引体向上训练时,存在"一刀切"式训练的现象。不管学员的基础体能如何、有无个体差异,都进行同样的训练,导致有的学员无法完成练习,训练效果不明显,同时伤病率也居高不下。
二、引体向上力量训练基础
(一)肌肉群的了解
在"力量训练基础"这一部分,了解肌肉群是提升引体向上的关键。引体向上主要涉及背部的背阔肌、手臂肱二头肌以及肩部的肩袖肌群。例如,背阔肌是主要的发力肌,它帮助我们在上拉过程中将身体向杆子方向拉近。因此,你需要了解这些肌肉的功能,通过针对性地训练来增强它们。
(二)基础力量的培养
在体育考试:提升引体向上的力量与技巧策略这一主题中,基础力量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引体向上主要依赖于背部的背阔肌、手臂肱二头肌以及核心肌群的力量,因此,初期的训练应着重于这些肌肉群的唤醒和强化。
(三)动态拉伸与热身
在提升引体向上的力量与技巧策略中,动态拉伸与热身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热身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身体温度,使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从而预防运动伤害。例如,可以进行肩部环绕、前后摆臂等动作,以唤醒上半身的主要肌肉群,这些肌肉在引体向上中起着关键作用。动态拉伸则有助于增加肌肉的活力和运动范围,比如做猫式伸展来放松背部,或者通过行走式触脚尖来激活腿部和核心肌群。
(四)身体姿态的保持
在提升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保持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姿态不仅能够确保动作的规范性,提高训练效果,还能有效预防运动伤害。例如,保持背部挺直,可以激活更多的背部肌肉,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同时,下巴微微向胸部收紧,避免颈部受力过大,这在实际考试中也是评分标准之一。此外,腹肌要保持紧绷,以维持身体的稳定,防止身体摇晃导致的无效动作。
在训练中,可以参考运动生物力学的模型,通过镜子或录像来观察并纠正自己的姿态。例如,可以学习专业学员的视频,观察他们如何在上升过程中保持背部的直线,以及如何在下降时控制速度,保持身体的稳定。
在实践中,可以尝试在每次训练的开始阶段,用5—10次的慢速引体来专注保持身体姿态,这样可以帮助肌肉记忆正确的动作模式。
三、正确的握杠姿势
在引体向上的技巧要点中,正确的握杠姿势是至关重要的。握杠的正确方式可以确保力量的有效传递,同时减少受伤的风险。一般来说,握杠的宽度应略大于肩宽,这有助于激活更多的背部肌肉群,如背阔肌和肱二头肌。手指应朝前,且大拇指应环绕杠子,形成一个稳定的握持。此外,握杠的深度也会影响动作的效率,太浅的握持可能导致手臂承受过多压力,而太深的握持则可能限制动作幅度。学员可以参考专业学员的握法,或者在教练的指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握杠位置。记住,正确的握杠姿势是建立在舒适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的,不应盲目模仿他人,而应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进行调整。
四、上升与下降的控制
在引体向上的过程中,上升与下降的控制是决定动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素。上升阶段主要依赖于背部和手臂的肌肉收缩,要求在保持身体直线的同时,尽可能地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这一过程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和良好的肌肉协调性,可以通过渐进式增加阻力训练来逐步提升。
下降阶段往往被忽视,但其实它与上升同样重要。控制身体缓慢、有控制地下降,可以避免因快速下落导致的惯性冲击,减少对关节的伤害。研究表明,缓慢下降能更有效地激活肌肉的等长收缩,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计时法来确保下降速度的稳定,确保肌肉在整个动作中都保持紧张状态。
五、实战技巧练习
(一)模拟测试与反馈
在提升引体向上的过程中,模拟测试与反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学员可以每周设定一次模拟测试,记录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引体向上的数量。这样的数据追踪不仅可以让学员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帮助他们调整训练强度和频率。比如,初期可能只能完成5个,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如果能提升到10个,这种进步会极大地鼓舞信心。同时,模拟测试也能暴露技术上的不足,比如在引体向上的后半程力量明显下降,这就提示需要加强后期力量的训练。反馈不仅来自自我测试,教练或同伴的观察也很重要,他们可能发现学员在动作规范性上的问题,如身体摇摆过大,这样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被扣分。因此,及时地反馈和修正策略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二)高频与低频训练模式
在提升引体向上的能力时,训练模式的设定至关重要。高频与低频训练模式是两种有效的训练策略。高频训练,如每周五次,着重于增强肌肉记忆和提高动作的流畅度,通过持续的练习让身体适应引体向上的动作模式。
例如,可以每天设定一定的重复次数,如每次20次,以确保在考试中能顺利完成规定次数。然而,高频训练必须配合充足的热身和恢复,以防止过度训练导致的伤害。
相比之下,低频训练模式,如每周两次,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这种训练方式允许学员有更多的时间来专注于每个动作的细节,如背部的收缩和手臂的发力。每次训练可以尝试更高的单次重复标准,确保每次都能完全拉起身体。这种训练策略有助于提高动作效率,减少无效或错误的重复,从而在考试中展现出更好的表现。
(三)引体向上变式训练
在提升引体向上的能力时,"引体向上变式训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种训练方法旨在通过改变动作的难度和肌肉的发力模式,以增强训练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六、合理选择训练手段,应用分层教学法,提高训练效果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员,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保证训练效率的同时,保证学员减少运动损伤。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员分组后,分层教学,也就是说当具备了当前阶段能力了以后,再进阶到下一阶段,循序渐进。
将不能独立完成完整标准的引体向上的学员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当能够从容完成当前练习时,进阶到下一个层次,逐步提高水平:
综上所述,引体向上是体育考试中必选的项目,同时引体向上也是几个考试项目中难度最大的项目,它主要用来检测学员的上肢肌肉发展水平,以此来了解学员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在教学改革制度下,教育部对学员的体质健康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体育考试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所以老师要对体育教学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做一些上肢力量训练,可以锻炼学员的背部,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策,王晓娟,孔军.《国家学员体质健康标准》中引体向上评分标准调整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0):95-100.
[2]田进.浅析如何提初中学员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J].读与写,2020,17(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