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德式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改进与能效提升策略

作者

高海鹤 南选选

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市721000

摘要:德士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作为气化工艺的关键环节,其运行效能直接影响气化炉的热效率与稳定性。传统激冷水系统存在能耗高、热回收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整体工艺的经济性。本文针对激冷水系统的传热传质特性,探讨系统优化路径,通过改进喷淋结构、优化水质控制及强化余热回收等措施,实现能效提升与运行成本降低,为气化工艺的节能降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德式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改进;能效;提升;策略

引言

在碳中和背景下,德士古气化工艺的能效提升需求日益迫切。激冷水系统作为能量损失的主要环节,其改进潜力巨大。本研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激冷水系统的能量损耗机制,提出分级冷却、智能调控等创新方案,旨在突破传统系统的能效瓶颈。通过系统优化,不仅可降低水耗与能耗,更能提升合成气品质,为绿色低碳的气化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

1德士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工作原理

德士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是气化工艺中确保高温熔渣安全处理的核心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高温熔渣的快速淬冷与热能回收。系统主要由高压喷淋装置、渣水分离器和循环水处理单元构成。高温熔渣(约1400-1500℃)从气化炉底部排出后,通过激冷室内的多级高压水喷淋系统实现瞬时冷却,使熔渣玻璃化并破碎成细小颗粒。在此过程中,水蒸气携带大量显热进入合成气系统,而冷却后的渣水混合物通过锁斗系统实现固液分离。循环水经沉降、过滤和pH调节后重复利用,同时回收部分低温余热。系统设计需平衡淬冷效率与蒸汽产量,既要确保熔渣充分碎裂避免堵塞,又要控制水汽比以维持合成气品质。

2激冷水系统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2.1激冷水水质特性对传热效率的影响机制

激冷水的硬度、悬浮物含量及pH值直接影响其热传导性能与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硬度水质易在高温环境下形成水垢沉积,显著降低喷淋系统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增加管道腐蚀风险。水中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加速金属部件的氧化损耗,而悬浮固体物则可能堵塞喷嘴,导致喷淋不均。此外,水化学性质的波动会影响蒸汽发生效率,进而改变合成气的露点温度和后续净化系统的运行负荷。

2.2喷淋系统结构与操作参数的能量损耗特性

喷淋装置的几何构型、喷嘴布置密度及喷射角度决定了水-渣接触效率与热交换面积。不合理的喷淋压力会导致部分区域冷却不足或过度耗水,造成能量浪费。喷淋水滴的粒径分布影响蒸汽产生速率,过大的水滴会降低瞬时换热效率,而过细的水雾则增加水泵能耗。系统运行时的水汽比控制尤为关键,过高会增加合成气带水量,过低则可能引发熔渣淬冷不充分。

2.3热力学环境对能量回收效率的制约关系

激冷室内的温度梯度分布直接影响显热回收效率,局部高温区易产生闪蒸蒸汽导致能量损失。系统压力与饱和蒸汽压力的差值决定了废热回收的可行性,压力波动会影响蒸汽品质的稳定性。熔渣的初始温度、流量及其相变特性决定了理论最小激冷水量,而实际运行中往往因安全余量设计造成过量水耗。此外,渣粒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会影响其与水体的接触热阻,进而改变整体换热动力学过程。

3德式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改进与能效提升策略

3.1基于多相流模拟的喷淋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立三维气-液-固多相流模型,深入研究激冷室内流场分布与传热传质特性。重点优化喷嘴阵列的空间排布方式,采用非均匀密度分布设计,在高温熔渣集中区域增加喷淋强度,而在边缘区域适当降低水量。开发新型旋流喷嘴结构,利用离心力作用使水雾形成伞状分布,扩大有效覆盖面积。结合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渣粒破碎过程,确定最佳喷射角度(30-45°)和冲击速度(15-20m/s),在保证淬冷效果的同时减少反弹损失。建立喷淋参数与渣粒粒径的关联模型,通过调节水压实现渣粒尺寸的主动控制,为后续渣水分离创造有利条件。

3.2智能调控系统的动态响应策略开发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水质-工况自适应控制系统,通过在线浊度仪、pH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开发模糊PID控制算法,根据熔渣流量波动动态调节喷淋水量,维持稳定的水渣比(2.5-3.5:1)。建立蒸汽品质预测模型,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激冷室温度场,智能调节补水速率以优化蒸汽产量。设计异常工况分级响应机制,当检测到喷嘴堵塞或水压异常时,自动切换备用回路并触发清洗程序。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激冷系统与实际设备的双向数据交互,实现预防性维护与参数自优化。

3.3梯级余热回收网络的集成创新

设计分级热量回收装置,将激冷过程分为急冷段(>800℃)和缓冷段(300-800℃),分别采用不同热回收工艺。在高温段设置辐射换热管组,直接回收熔渣显热用于产生中压蒸汽;中温段采用热管式换热器预热锅炉给水;低温段通过ORC系统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开发新型相变材料储热装置,平衡间歇性排渣带来的热负荷波动。优化汽水分离器结构,提高饱和蒸汽干度至98%以上,减少后续工段的热损失。建立全系统热力学平衡模型,通过夹点分析确定最佳能量集成方案,实现废热的最大化利用。

3.4新型功能材料的创新应用研究

开发具有自清洁特性的纳米涂层喷嘴材料,通过超疏水表面减少结垢沉积,延长清洗周期至传统材料的3倍以上。研制高导热复合陶瓷内衬,在激冷室高温区形成梯度热障涂层,既保证耐腐蚀性又提升传热效率。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智能调节阀,根据水温变化自动改变流通截面,精确控制各支路流量分配。研究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强化换热技术,通过气液界面效应提升传热系数20%以上。开发环境响应型水处理药剂,根据水质参数自动调节缓蚀阻垢性能,形成动态保护膜。探索磁流体在渣水分离中的应用,利用外加磁场加速细渣颗粒的沉降过程。

3.5基于数字孪生的全生命周期能效管理平台构建

开发集成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孪生能效管理平台,实现激冷水系统从设计到运行的全过程优化。通过部署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三维可视化数字镜像。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精确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流动路径与损耗节点。开发能效数字看板,实现能耗指标的动态监测与对标分析,自动生成优化建议报告。建立设备健康度评估体系,基于振动、腐蚀等特征参数预测关键部件剩余寿命,智能规划维护周期。

结束语

德士古气化炉激冷水系统的能效提升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通过结构优化、智能控制、余热回收和材料创新等综合改进策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热效率,更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运行稳定性的持续改善。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机理研究,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工艺的深度融合,为气化技术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叶珺,李燕妮.干粉煤气化装置激冷水系统的优化[J].煤化工,2024,52(01):6-8+16.

[2]刘霄,张龙.气化炉激冷水系统的优化[J].煤炭与化工,2022,45(06):136-139.

[3]胡楠.水煤浆气化工艺的SIS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22,49(03):376-380.

[4]徐广伟.德士古废锅流程气化炉激冷水系统改造[J].氮肥与合成气,2021,49(01):23-26.

[5]许振宝.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及长周期运行因素分析[J].齐鲁石油化工,2020,48(02):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