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捷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育才学校,716000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梳理当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现状,剖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优化策略。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展示数形结合思想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思维水平。本文最后对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路径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新人教版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建立,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其逐步理解数学规律成为教师面临的挑战。数形结合作为数学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强调运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是连接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重要桥梁。当前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中大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的应用效果因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参差不齐。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理论层面出发,结合教材实际和教学实践,系统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与教学价值

在学习面积、体积等几何内容时,教材通过提供图形分割、拼接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在处理数列、倍数、分数等抽象内容时,亦常配合数轴、图表、线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认知。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不仅降低了抽象数学内容的理解难度,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从教学价值层面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在小学阶段具有显著的认知促进功能。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抽象思维尚不成熟,单纯的语言和符号往往难以支撑深层理解。而图形直观的特点可以弥补语言表述的不足,辅助学生建构对数学概念的全面认识。数形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参与度与体验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当前教材在编写理念上已初步实现数形融合,如在“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用字母表示数”等章节中,通过图形表征与数值变化的联系展示数学本质。然而,要实现数形结合的真正价值,还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从图形的变化中提炼数量关系,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是教材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更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教学设计中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图形的使用仅作为美化板书的手段,未能深入挖掘图形背后的数学本质。缺乏对图形与数之间内在关系的系统建构与引导,导致学生未能在图形中提取有效数学信息。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数形结合在促进学生理解和参与方面的重要功能,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不足亦影响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实施,尽管教材提供了图形与数结合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往往未能根据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导致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较低。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理解,无法在课堂中灵活应用图形建模、图表表达等工具,使得数形结合流于形式。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建立稳定的认知结构。当数与形的转换过程过于复杂或不直观时,学生易产生认知负荷过重的情况,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迁移能力的建立。在学习统计图表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不同图表之间的数据对应关系,进而无法通过图形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导致数形结合的教学目标未能实现。

教学资源与课堂环境的制约亦不可忽视,在部分地区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受限,缺乏多媒体辅助工具,图形表达多停留在黑板板书层面,图形的动态展示与交互性不足。学生无法通过图形演变的过程感知数学概念的发展,从而限制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广度。课堂时间有限也使教师难以在一节课中充分开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数形转换等多环节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整体节奏与效果。

三、典型教学案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成效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呈现一组递进变化的图案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案数量的变化规律,再借助表格记录数据,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图案的变化数量用字母表示,形成代数式。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图形的变化中直观感受到数值的变化,理解了代数表达的本质含义。教学反馈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将图形模式转换为代数表达,表现出良好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立体几何模型及动态演示软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与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操作拼插立方块模型,学生不仅理解了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形成了清晰的空间结构认知。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后调查显示,该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对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统计图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数据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数据绘制图表,并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形成数据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对柱状图、折线图等图形的绘制与解读,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据变化趋势与数值变化的逻辑关系,进而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图形对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效果显著。

结语

数形结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具价值的思维方式,其在引导学生建构抽象数学认知、提升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深入剖析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内容、教学实践中的体现与问题,本文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障碍与改进空间,教学案例的实践表明,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 教育观察,2023,12(5):98-101

[2] 孙晓婷.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24,15(3):73-76

[3] 赵志远. 数学核心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23,(3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