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

陈燕

襄阳园冶风景园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逐渐成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园林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其在资源管理、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公众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旨在为城市园林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城市景观,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提升城市园林管理水平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智慧园林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园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养护的精细化操作以及公众服务的智能化。

二、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智慧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 资源管理数字化

智慧园林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将城市园林的空间信息、绿化数据和属性信息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实现园林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动态更新。例如,平湖市通过“一张图”系统,整合了绿道现状、公园分布等近40张图层的园林空间数据,为公园选址和绿道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2. 养护管理精细化

借助物联网技术,智慧园林实现了对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和施肥系统,实现精准养护。这种系统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还降低了因过度灌溉导致的水资源浪费。例如,开封市通过智慧园林平台的“巡管养系统”,实现了绿化养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江苏久智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喷灌系统,通过32个维度的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分析,实现了精准灌溉,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

3. 病虫害防治智能化

智能化病虫害防治主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多种智能设备,实现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防治。例如,智能虫情测报灯和智能孢子捕捉仪可以自动采集病虫害信息,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此外,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实时获取病虫害发生的数据,提前发出预警,帮助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精准施药;避免了传统防治中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病虫害监测数据,并远程控制防治设备,大大提高了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公众服务智能化

智慧园林通过移动应用、智能导览系统和在线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游园体验。例如,英国的智慧园林系统通过手机APP为游客提供导航和智能讲解服务。此外,一些城市还通过智慧园林平台开展公众参与活动,提升市民对园林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1.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在智慧园林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例如,德国通过动态管理数据库,实现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时数据更新和精细化管理。英国则通过智能化服务设施,提升了游客的游园体验。

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智慧园林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城市通过智慧园林平台实现了资源管理、养护管理和公众服务的智能化。例如,北京等地已经建成了涵盖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管理等十二类核心业务数据的智慧园林平台。然而,智慧园林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实时在线监测困难、数据共享不足等问题。

三、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面临的挑战

1. 技术集成难度大

城市园林智慧化系统需要整合多种不同来源的技术设备和软件平台,但这些技术往往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存在兼容性问题。技术集成不仅需要解决兼容性问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和系统调试。对于许多城市而言,尤其是中小城市,高昂的集成成本成为智慧化技术推广的重要障碍。例如,一套完整的智能灌溉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费用可能高达数百万元,这对于财政预算有限的城市来说难以承受。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包括植被生长数据、土壤湿度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游客行为数据等。这些数据不仅对园林管理至关重要,也涉及公众隐私和城市安全。然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成为智慧化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被黑客攻击、恶意篡改或泄露的风险。例如,2023年某城市公园的智能监控系统曾被黑客入侵,导致游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引发了公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

3、人才匮乏

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既懂园林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行业内人才匮乏问题严重,成为制约智慧化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城市园林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薪资待遇较低,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相比,城市园林智慧化领域的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例如,许多城市园林管理部门难以招聘到具备高级技术能力的人才,即使招聘到也难以留住。

四、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技术融合与创新

未来,智慧园林将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从智能化向数字化的转变。通过技术融合,智慧园林将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展望未来,智慧园林的发展将从智能化向数字化转变,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逐步进入智能系统4.0时代。

数据共享与开放

智慧园林的发展将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促进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不仅有助于提升园林管理效率,还能为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各平台功能将进一步整合,数据共享和平台互通将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协调发展。此外,随着5G基站等新基建的建成投用,园林管理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有望实现多平台数据共享和多领域标准共识。

(三)公众参与度提升

随着智慧园林技术的普及,公众参与园林建设的机会将大大增加。通过移动应用和在线平台,市民可以更便捷地参与园林规划、养护和监督工作。这种公众参与模式将提升市民对园林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南京滨江公园通过智慧园林建设,实现了智能健身步道、AR虚拟动物园等功能,颠覆了传统游园方式。此外,智慧园林平台还提供实时导览、科普教育等服务,提升了公众对园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四)产业链融合发展

智慧园林的发展将促进城市园林运维和服务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未来,智慧园林将与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智慧园林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策的大力推动。此外,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为智慧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智慧园林管理系统的需求量从2016年的529套增长至2022年的1164万套,市场规模也从2016年的8.7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9.3亿元。这表明智慧园林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其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五、结论

总之,城市园林智慧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智慧园林将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园林管理效率以及改善居民生活体验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一文读懂2023年智慧园林行业现状及前景》

[2]《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及平台建设初探》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4]《智慧化园林发展探讨》

[5]“互联网+智慧园林”运行模式的实践探索

[6]智慧公园行业指南来了!“江苏省城市智慧园林建设管理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