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探索

作者

苏春玲

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长坡中心学校525242

摘要:德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家校合作成为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德育

引言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小学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校合作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德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各有其独特作用,两者合作对教育成果至关重要。家庭在学生早期发展中塑造价值观、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而学校通过系统知识传授和行为规范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学生成长。家校合作的理念源于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学生成长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家庭和学校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系统,需紧密合作,形成协同教育体系。社会建构主义视角认为,知识、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需家庭和学校共同塑造。家长通过言传身教、规则确立和情感支持,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在德育和法治教育中,家校合作尤为重要。道德修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也影响个体品德。法律教育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家庭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和实践。家校需在教育理念、目标和方式上协同,确保德育和法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通过合作,教育范围得到拓展,解决了单一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2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策略

2.1增强家长德育认知

首先,家长学校作为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家长学校使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例如,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家长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指导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家长会是家校联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德育方面的成长。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家长亲身参与德育实践。例如,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组织“亲子志愿者活动”,如探访养老院、参加社区清洁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长辈、保护环境,还可以与社区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传统文化体验日”“爱国主义教育周”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应更加重视家校联动。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德育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开展亲情电话、视频通话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2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德育教学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它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正在革新教学方式,尤其在德育教育方面。通过结合真实、生动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景,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精神品质。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比如,在讲解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深刻感受到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其次,利用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创建德育互动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学生可以分享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社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也为德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虚拟现实,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场景,如环保、公益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德育内容。

2.3举办德育专题活动,激发家长参与热情

举办德育专题活动,并吸引家长参与,有助于打造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平台。此类活动可围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内容展开,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及行为准则。家长的热情参与不仅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还能在家庭中塑造孩子的道德观念。比如,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可开展专题德育活动,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如勤俭节约、刻苦勤奋等,语文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主题内容,如以“孝道”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教师可在课堂上介绍中国传统孝道观念的内涵后,鼓励学生回家实践孝道。学生可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打扫房间等。此类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责任感及乐于助人的品质,还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互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语文教师可分享典型案例或古代文化故事,如古代以给父母洗脚表达孝心的传统,虽与现代理解有所差异,但这一简单而有意义的行动能触动学生内心情感。通过亲自为父母洗脚,学生能深刻理解孝道的真谛,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付出。

2.4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形式与内容

为了提升小学德育中家校合作的成效,我们必须不断发掘和创新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内容。家校合作的核心应聚焦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教师与家长应共享信息,关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探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具备的道德素养。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持续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比如,当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不诚信行为,如频繁食言或撒谎推卸责任等,可将这些情况告知教师。随后,教师与家长可共同商讨,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通过多样化途径强化诚信教育,协助孩子改正不诚信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于家校合作的具体形式,教师与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创新。例如,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可建议家长带孩子观看爱国电影,或组织家长和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此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德育工作,还能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语

总之,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加强沟通与协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4(20):123-124.

[2]王芳.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22):105-106.

[3]刘晓红.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3(1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