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

张晓菊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沟小学025465

摘要: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幼儿教师需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基于幼儿发展的规律,立足教学实际,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知到劳动的魅力,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正确观念。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幼儿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

1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1.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劳动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让幼儿搬运物品、整理归纳物品等。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肌肉得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身体灵活性得到提高。此外,随着各项劳动任务的推进,幼儿会从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这样的积极情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1.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独立意识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面对不同的劳动项目,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通过分配劳动任务,幼儿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有责任与义务参与集体劳动,从而逐渐形成责任感。此外,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劳动中的问题,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如此一来,幼儿能够逐渐学会自主处理日常事务,并能够发展独立意识。

1.3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随着劳动教育的展开,幼儿能亲自创造劳动成果,进一步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从而主动向劳动人民学习,形成勤劳肯干的品质。

2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2.1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劳动氛围

(1)将劳动融入幼儿日常,塑造良好劳动习性。幼儿园劳动教育应紧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自然感受劳动的乐趣与价值。首先,教师需着力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依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并实施适合他们的劳动活动,例如用餐时鼓励幼儿自主打开餐盒、使用餐具;在环境整理时,让幼儿使用小扫把、拖把、抹布等参与清洁。通过这些日常实践,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劳动习惯。其次,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培养幼儿劳动习性至关重要。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喜欢模仿成人行为,因此教师需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日常劳动,通过实际行动向幼儿展示劳动的意义,并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对劳动进行讲解,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实践,幼儿能迅速将劳动习性转化为自身行为。(2)打造活力劳动环境,激发幼儿劳动热情。教师应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劳动环境,以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首先,环境布置应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主题,如种植、饲养、烹饪、手工制作等。其次,环境中应设立专门的劳动区域,配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能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劳动项目。再次,环境布置应追求创新,采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如利用回收材料制作劳动工具,让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或者将环境布置成工作坊场景,模拟商铺或工作间,让幼儿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到幼儿园分享他们的劳动经历,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魅力。

2.2基于集体活动,设计合作劳动任务

集体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劳动项目,在服务自我的基础上,学会服务集体。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加深幼儿对劳动的认识,增强幼儿的劳动内驱力,让幼儿感受到集体劳动的意义。例如,每周的周五,在午休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整理休息室的被褥,让幼儿两两一组,合作拆除被罩、枕套并将其放到指定位置。再如,教师在班级开展值日活动,让幼儿自行组成包含4—5人的值日生小组。值日当天,小组需协助教师完成简单的任务,如帮助教师分发图书、督促同伴整理玩具、协助厨房工作人员分餐等。在完成这些集体劳动任务后,幼儿会对劳动产生更多的认识,并学会与同伴合作。

2.3创设真实场景,增进认知理解

在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活动中,营造逼真的劳动环境极为关键。例如,充分利用园内的种植区以及班级的种植园,让小朋友们亲身参与蔬菜种植的全过程。起初,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准备种子、翻松土壤、施加肥料,并在其指导下完成播种、浇水、除草等工作。待蔬菜成熟后,再让小朋友们亲手采摘、清洗、切割,并将自己种植的蔬菜烹饪成美食共享。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孩子们不仅体会到劳动的辛勤,还认识到劳动成果的珍贵,进而培养出珍惜食物、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朋友们参观面包房、果园等地,观察面包师、农民等职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加深对劳动活动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安排亲子劳动活动,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真实的劳动环境。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劳动的认识更加深入,他们能从生活中领悟劳动的价值,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4利用节日传统,拓展幼儿劳动体验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节日的特色和习俗,设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幼儿学习到新的劳动技巧。这样做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还能加深他们对节日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习和传承节日文化。例如,在春节前夕,人们常会进行“扫尘”,清理房屋内外,迎接新春。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在假期前引导幼儿为教室进行“扫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分组合作—有的负责擦拭柜子和桌面,有的负责清洗玩具和整理物品,有的负责清扫地面和摆放椅子。再如,教师可以利用节日的饮食文化开展劳动活动—在端午节,让幼儿制作香囊和粽子;在重阳节,带领幼儿制作重阳糕;在中秋节,指导幼儿制作月饼等。教师将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劳动实践中,有助于幼儿充分感受劳动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劳动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幼儿教育中落实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科学合理的劳动任务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独立性,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纪城.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3(12):71-72.

[2]白丽梅.幼小衔接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