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杨丽君 王祉童 向艳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重庆南岸,400065)
摘要:小学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儿童大脑快速发育对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在此阶段的儿童多数注意力并没有那么集中,所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于课堂上。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数学课堂,增加儿童学习的动力。本研究从实际课堂效果来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效。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学习只有当产生兴趣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学好。我们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游戏的竞争性和挑战性,符合小学阶段的心理需求,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不断尝试和挑战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1],以此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数学不仅仅只是在学校学习的一个科目,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用到。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不仅能应用与各个学科还可以对未来职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游戏化教学方法概述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将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思维融入教学过程,以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将游戏化教学策略融入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挑战性任务,知识与技能得以转化为引人入胜的互动体验,这不仅改进了学习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魅力。[2]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包括传统的游戏活动,也涵盖了数字化游戏和其他互动形式,目的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学习。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达到学习目标。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将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这种方法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主要包括数字化游戏和游戏活动两类。
二、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
1.遵循新课标
新课标对于小学各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维能力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在设计小学数学项目化游戏时,首要且核心的原则是紧密围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展开[3],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时,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目标等各方面与核心的数学知识点有机融合,还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层次。引入游戏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契合学习内容,推动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设计的游戏任务和挑战不仅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在设计小学数学游戏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他们的好奇心强,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游戏设计要兼顾挑战性与适宜性。游戏化学习应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新认知结构。教师设计的游戏要做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达到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整合游戏化教学资源
1.整合课程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数学题目答题游戏,并设置奖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平衡盘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对称、等量和等距概念。
2.整合学习工具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设计有关课程内容的游戏任务,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反馈。同时,互动白板、触摸屏等设备,也可以带给学生更全面、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三)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
1.以“讲解平均数”为例
(1)在讲解《平均数》的概念时,可以组织拍球比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如10秒)进行拍球,记录每个成员的拍球次数记录每个成员的拍球次数。
(3)然后,各组统计总拍球数,得出每组的平均拍球数。
(4)最后,根据平均数对各组进行排名,通过这样的游戏化场景,学生不仅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还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以“乘法口诀”为例
(1)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持“算式卡”,另一组持“得数卡”。
(2)游戏开始时,得数卡学生提问“我是X,请问我的朋友在哪里?”算式卡学生迅速计算手中的算式,找到匹配的答案则大声回答“在这里”。
三、结论与建议
(一)实践效果总结
1.评估方式
参与度观察参与度观察 :通过观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情况,以此来评估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量化评估量化评估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
2.效果分析
1.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4]游戏化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动力。
2.实践能力:游戏情境和任务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
3.团队合作:游戏化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反思与未来展望
1.研究反思
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主要依赖直观感知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抽象的图像或文字理解较为困难,且他们的理解具有过程性,与思维的发展阶段相关。这时就需要教师用通俗的语言,并根据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描述图像的视觉特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未来展望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和挑战,实现个性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同时,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
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更加沉浸地体验学习。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时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对教学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
游戏化教学的关键之一是教师。需要对教师进行游戏化教学的培训,以便他们掌握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技巧,将游戏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进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新教师,2024,(10):79-80.
[2]林亚霞.“减负提质”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游戏化教学实施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20):117-119.
[3]施勇.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7):86-88.024,(20):117-119.
[4]柯倩.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8):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