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政策,创新美育教育
陈丽丽
平顶山市湛河区开源路小学
摘要: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界对于美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日益引起关注。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书法社团作为其中一种形式的美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教师在小学书法社团中,通过创新教育策略有效响应双减政策,以推动美育理念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书法社团;美育活动;创新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创新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书法社团活动中开展美育教育至关重要。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社团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书法活动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传授,更是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参与书法社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专注于艺术创作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情商和社交技能。因此,小学教师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外教育内容,还能全面促进学生的美育素养和综合发展。
一、分析文字演变,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
在小学教师组织的学生书法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字演变,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探讨文字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书法艺术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从而融合美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比如在实际的书法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书写特点:最初的汉字以图画形式表现物体的外形或特征,例如“人”字最早可能是两条腿站立的象形符号。随着社会发展,汉字逐渐从单纯的图画形式转变为表示抽象概念的符号。例如,“上”字最初是一条向上的箭头,表示向上的方向。会意文字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符号结合而成,表示组合意义。例如,"明"字由"日"(太阳)和"月"组合而成,表示明亮的意思。形声文字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它由会意文字发展而来。形声字由意符(义符)和声符组成,声符表示发音,意符表示意义。大多数汉字属于形声文字,如"木"(mù)和"林"(lín),都有"木"的意义,但"林"的声音是从"木"(mù)变化而来。这些演变阶段反映了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每个阶段都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汉民族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
二、组织艺术创作,培养学生文化审美意识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书法社团活动,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并培养其文化审美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实践,通过模仿经典书法作品或创作个人风格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书法艺术作品展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小学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文化审美意识,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比如在实际的书法社团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汉字美学之旅”的书法艺术创作活动项目。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赏析几幅经典的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或米芾的行书作品,分析书法艺术的笔法、结构和艺术表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一个汉字或词语,结合赏析过的经典作品风格,进行书法艺术的实践创作。教师提供书法练习纸和毛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初步的书写练习和排版设计。最后,学生展示他们的书法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的灵感来源和个人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美学的敏感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汉字艺术的魅力,还能培养其文化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为其终身的美育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构活动评价,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在推动小学书法社团活动与美育理念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构活动评价方法,特别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包括书法技能和文化理解在内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学生在书写技巧、字形规范和艺术表达方面的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立反思和自我评估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深化对汉字艺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定期组织书法作品展示和同学评审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观摩他人作品,扩展视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学生在书法社团活动中的成长和发展,以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全面发展。通过这些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书法社团活动与美育理念的融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推动美育在书法社团中的有效融合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汉字演变和经典书法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作活动,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家校合作。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审美意识和艺术技能上的提升,也为教育实践中的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实践路径。因此,小学书法社团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有效响应政策号召,还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美育素养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珂申. 浅谈毛笔书法教学在小学美育中的重要作用[N]. 科学导报,2024-06-07(B02).
[2]刘春祥,李新宇.书画同源视域下的小学书法美育实施路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4(0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