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杜婷婷

210123198903110223

摘要:本文聚焦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在技术概述方面,阐述了模块化设计、规范化生产以及 BIM 技术应用,这些构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素。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成本控制展开研究,提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合理应用与管控,能够推动建筑行业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施工方式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施工周期长、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等。为顺应绿色、高效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它以其独特的生产与施工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建筑的不足,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1.1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石。它将建筑整体拆分为多个功能独立、尺寸标准化的模块,如卫生间模块、卧室模块等。这些模块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通用性与互换性,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满足多样化的建筑需求。在住宅建设中,可根据户型大小和布局要求,灵活搭配各类模块,快速构建出不同格局的房屋。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变更,还为后续的构件生产和现场组装提供了便利,极大缩短了建筑工期。

1.2 规范化生产

规范化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优势之一。在工厂环境下,预制构件依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从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到生产工艺的精准把控,再到质量检测的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都遵循既定流程。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确保了构件尺寸的高精度和性能的稳定性。相比传统现场施工,规范化生产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波动,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标准化的模具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模具制作费用,为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经济基础。

1.3BIM 技术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装配式建筑赋予了数字化智慧。通过建立三维信息模型,整合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信息,包括构件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安装位置等。在设计阶段,利用 BIM 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设计师可直观地进行模块组合与空间布局优化,提前发现设计冲突;在生产阶段,依据模型数据进行精准加工,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施工阶段,借助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资源调配,提高施工效率。在建筑运维阶段,BIM 模型为设施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实现智能化维护。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预制构件生产

预制构件生产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首要环节。在生产前,需依据设计图纸精确绘制构件加工图,详细标注尺寸、配筋、预埋件位置等信息。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优质的水泥、粗细骨料、钢材等是保证构件质量的基础。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可提高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标准的钢材能确保构件的承载能力。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如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设备等,保障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以混凝土浇筑为例,通过精确控制配合比和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利用高精度模具进行成型,保证构件尺寸的准确性。对于复杂形状的构件,还可采用3D打印等新型制造技术,满足特殊设计需求。在生产完成后,严格的质量检测必不可少,通过外观检查、尺寸复核、强度试验等手段,筛选出合格的预制构件。

2.2 施工现场管理

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是装配式建筑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设置构件堆放区、吊装作业区等。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如 BIM 技术与项目管理软件相结合,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通过 BIM 模型,施工人员可直观了解构件的安装位置和顺序,避免施工错误。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严格控制构件的进场时间和数量,减少现场积压和浪费。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吊装作业等危险环节的监管,确保施工安全。

2.3 预制构件安装

预制构件安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在安装前,对基础进行验收,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承载力符合要求。根据构件的重量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如塔吊、汽车吊等。在吊装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吊装工艺,如采用专用吊具确保构件的平稳起吊,控制好吊装速度和角度,避免构件碰撞和损坏。构件就位后,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调整。通过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确保构件的水平度、垂直度和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对于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焊接连接等。连接完成后,进行连接质量检测,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在完成一层构件的安装和连接后,及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

3.1 质量控制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贯穿始终。预制构件生产阶段,严格的原材料检验是质量根基。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等级,钢材的屈服强度、伸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精准检测,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定期校准生产设备,保证模具的精度与稳定性,从源头确保构件尺寸精准。每批次构件均需进行抽样强度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调整生产参数。运输环节,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采用专用运输架固定构件,防止运输途中碰撞、颠簸造成损伤。到达施工现场后,再次进行外观和尺寸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装阶段,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安装前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安装工艺。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实时监测构件安装的垂直度、平整度,发现偏差及时调整。针对连接部位,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精确控制灌浆料的配合比和灌浆压力,连接完成后通过超声检测等手段检验连接质量。

3.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装配式建筑推广的重要因素。在材料成本方面,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批量采购原材料,获取价格优惠。优化构件设计,在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用量。人工成本上,通过培训提升施工人员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投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窝工现象,降低人工成本支出。管理成本层面,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进度、质量、物资等的高效管理,减少管理环节的资源浪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减少场地租赁和二次搬运费用。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变更,避免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通过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措施,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凭借模块化设计、规范化生产与 BIM 技术应用,革新了建筑工程流程。从预制构件生产到安装,各环节紧密相扣,在质量与成本控制上成果显著。尽管当前仍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与行业的协同发展,装配式建筑必将在建筑领域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推动行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杨鹏,赵利彪.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陶瓷,2024,(05):193-195.

[2]庄智严.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应用[J].建设科技,2022,(20):64-67.

[3]罗颖,李熊飞,贾鹏坤,等.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及应用[J].四川建筑,2021,41(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