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秦伟

身份证号:640103197804100038

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市政工程作为支撑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市政工程涵盖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园林等多个领域,其工程设计和施工差异大,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和较长的周期。同时,市政工程投资金额巨大,参与者众多,使得项目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市政工程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不确定因素多,容易影响工程成本和进度。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如手绘图纸、手工计算和材料管理等,已难以应对现代市政工程对高效、精准、可持续的需求。因此,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CAD技术的升级版,不仅包含建筑实体的几何信息,还涵盖了结构类型、材料种类、采购价格、施工成本等在内的建设工程的大量信息。它为工程项目的每个参与方提供了统一的数据信息来源,使进度和成本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1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具备诸多显著应用优势。

其一,能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借助BIM技术,设计师可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全面审视设计方案,提前发现不同专业间的冲突与矛盾,如管道碰撞等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大幅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避免由此带来的工期延误与成本增加。

其二,施工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施工团队可以提前熟悉施工流程,合理规划施工顺序、资源调配以及场地布置。例如精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和设备停放位置,减少施工中的混乱与等待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其三,加强了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协作。各专业人员依托同一BIM模型协同作业,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成功打破信息壁垒。各方围绕模型展开讨论交流,能迅速针对问题达成共识,显著提升决策效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是市政工程管理的有力助力。

2、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层面问题

BIM 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应用中,软件功能与兼容性问题突出。当前 BIM 软件众多,但功能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满足市政工程复杂多样的需求。例如,在处理大规模地形数据与精细市政设施模型融合时,部分软件运算速度慢甚至出现卡顿崩溃现象。而且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互困难,各参与方使用的软件不同,数据格式转换易丢失信息,导致模型整合出现偏差。此外,BIM 模型的建立与维护对技术要求高,市政工程涉及专业广、信息量大,构建精准且实用的模型并非易事。模型更新不及时也会影响其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无法准确反映工程实际进展。

2.2管理层面问题

市政工程各参与方对BIM技术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建设单位未充分认识其价值,认为增加成本且短期看不到明显效益,在项目规划与招标阶段未将 BIM 应用纳入要求。施工单位受传统管理模式束缚,习惯按经验施工,对 BIM 技术应用积极性不高。监理单位也缺乏相关专业能力与管理手段,难以有效监督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实施。同时,各参与方工作流程和利益诉求不同,协同管理困难。例如设计单位关注设计方案实现,施工单位侧重施工进度与成本,各方在BIM模型信息使用与更新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发挥 BIM 技术协同优势。

2.3人才层面问题

市政工程行业内 BIM 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教育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脱节现象。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虽掌握了 BIM 软件基本操作,但缺乏将其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内部针对 BIM 技术的培训体系不完善。由于 BIM 技术发展迅速,软件功能不断更新,企业未能及时组织有效的培训,导致员工难以掌握最新技术应用要点。此外,既懂 BIM 技术又熟悉市政工程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这使得 BIM 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难以深入推进,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3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各阶段的应用策略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分析与规划。整合地形、地貌、周边建筑等信息构建三维场地模型,清晰呈现场地现状,辅助施工团队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等临时设施位置,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场地干扰。基于设计图纸搭建精确的 BIM 模型,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从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建设,全方位展示施工流程,分析各方案在施工顺序、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劣,从而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可行性。将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关联,创建可视化进度计划。明确各施工任务的开始与结束时间、逻辑关系,使项目团队成员直观了解工程整体进度安排,便于提前做好资源调配准备,为施工阶段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3.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借助 BIM 技术进行进度动态管理。通过现场传感器、移动设备等采集实际进度数据,实时更新到BIM模型中,与计划进度对比分析。一旦发现偏差,迅速定位问题环节,分析原因并调整后续计划,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利用BIM模型进行质量管理。依据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在模型中设置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中对照检查。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模型上标注并详细记录,方便责任追溯和整改跟踪,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基于BIM模型开展安全管理。识别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如深基坑、高处作业区域等,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并在模型中模拟展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交底,同时实时监控现场安全状况,及时预警安全隐患,保障施工安全。

3.3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以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记录为依据,对BIM模型进行全面更新,形成准确的竣工模型。将竣工模型与设计要求对比审核,从建筑结构到各类管线系统,检查实际完成情况是否符合标准,确保工程质量验收的准确性。借助BIM竣工模型进行资料归档。将模型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如施工图纸、变更文件、检测报告等进行关联整合,形成完整的项目档案。这种数字化归档方式便于资料的存储、查询和后期维护管理。通过BIM模型向运营维护团队进行项目交付。在模型中详细标注设施设备信息、维护要点等内容,为运营维护人员提供直观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熟悉项目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保障市政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还降低了施工成本和风险。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应持续探索与实践,充分挖掘其潜力,推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澜.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2):10-12.

[2]付伟.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城建科技,2024,33(10):160-162.

[3]陈晓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3,13(11):109-111.

[4]陈晶晶,崔蓬勃.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4):151-153.

[5]侯忠良,侯振文,杜重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