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小学数学长作业设计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

潘心怡

江苏省盐渎实验学校

当下正处在素质教育阶段,要求教师结合创新教育理念改变当前落后的教学形式。但是在部分数学课堂中,教师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展开数学课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时期的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个人发展。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呆板,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让学生寻求个人突破,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时主题进行长作业形式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数学问题的分析中掌握数学理论的原理,在长期的合作学习项目中掌握更多学习技巧。

一、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教育思想

为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开始结合国内外的教育理念展开教学工作,利用长作业的设计形式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由于长作业设计活动中需要学生长期集中精力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研究和分析。为了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在进行长作业设计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设计方案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的教育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尚未成熟,学生个人认知水平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参与到长作业活动当中,其中学生能够借助形象的图片内容理解抽象数学理论,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能够自行估算出物品的重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内容。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计长作业项目。在学生长作业项目开始时,可以初步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展开称重工作,学生利用天平展开实践,可以在开始前进行预估,从而利用先前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思考与分析,帮助长作业项目有效展开。在后期,学生个人能力水平逐渐形成,可以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物品展开预估工作,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计算,在其中不仅活跃个人逻辑思维,还可以提升个人计算能力。

二、在长作业设计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以学生个人学习兴趣的激发为主,尤其在长期的项目活动当中,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展开活动探究的时间较长,学生如果缺少一定学习兴趣,难以集中精力展开学习和探究,从而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小学生对趣味性的事物拥有强烈好奇心,为了满足学生个人需求,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性质,结合主题制定相关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关键,让学生敢于对活动中的问题展开猜测,主动展开实验活动,制定自己的实验假设。在过程中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让学生长期根据该问题展开验证,不断活跃个人逻辑思维,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间的默契。教师在其中应当明确一点,长作业的设计形式是为了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给予学生长期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应当在长作业的设计活动中,将“学”与“做”相结合,重视长作业活动中开放性特点的发挥,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最佳的发展。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的教学时。这节课能够充分活跃学生个人思维,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内容。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融入到长作业的设计内容中。其中学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理解,例如抽屉的开关就是学生所学的平移知识,方向盘移动则是所学的旋转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挖掘生活中存在的知识内容,在长作业项目中提供给学生更多个人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利用所学知识内容,融合生活中的体验进行图形创作,利用该活动增加学生个人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长作业活动内容

数学教师要想在班级中顺利进行长作业设计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学生的个人喜好为主制定教学计划。因为长作业项目的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展开长作业设计项目的自主探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教学资源丰富作业内容,其中学习资源的利用也应当联系实际。首先,教师应当主动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其中教师可以运用与作业主题相关的辅助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当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资源增加学生个人体验,在此基础上展开长作业项目,能够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教学主题制定长作业活动计划,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校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利用班级中座位的分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制定,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小张坐在哪个位置?学生根据小张的位置可以展开分析,小张坐在第五排第四列,学生之间在相互询问中完成作业内容。为了充分发挥长作业的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利用该种方式与家长展开游戏活动,利用地上的瓷砖进行数对练习,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延伸个人学习工作,还可以丰富学生个人活动体验。

四、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充分活跃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生缺少一定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学生难以适应长作业的活动形式。教师为了减少学生的厌倦情绪,应当站在学生角度展开活动分析。教师在进行长作业计划设计前,应当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制定,让学生在集体带领下展开探究与学习。学习项目时间较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特点进行个人分工。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语言表达速度较快的为“汇报员”。教师在长期项目中让学生各司其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加强,个人责任意识被激发。能够在长作业活动中更加主动地结合学习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学生逻辑思维充分活跃,在小组的帮助下掌握更多学习技巧,能够实现个人快速发展。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时。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在长作业活动设计中添加模拟超市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带领下完成长作业活动项目。其中学生之间可以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小组长可以结合情境指定问题,让书记员将有用的信息进行记录,汇报员则向其他成员讲述下小组学习成果。在模拟超市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采购工作,例如“土豆”5.7元一斤;“薯条”6.5元一包,学生可以根据该数据展开计算,从而得出5.7+6.5=12.2元。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展开练习活动。例如小组可以一同进行摆地摊活动,利用知识的学习展开买卖交易,从而利用长作业项目的开展提升个人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将长作业设计形式融入到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课堂的知识理论和思想体系。在后期教师展开相关教学工作时,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应对教师制定的问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被充分发挥,教师在进行长作业内容的设计时也能够适当提升难度,给予学生更多的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