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教材中美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杨琳静
福州市湖滨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材中美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思政引领作用的体会,提出在语文教育中实现美育与思政相互促进的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育与思政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然后紧扣部编版教材,通过详细梳理语文中的美育与思政的实践元素,并辅以课例表格,直观展示了美育与思政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文章提出通过组织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文学之美的魅力的同时,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也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字:美育 思政 小学语文
引言:“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美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纯洁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与美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实现美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既符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发掘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美育,体会思政的引领作用
在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深邃世界时,我们不得不提及美育与思政教育的交织影响。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孩子们接触世界、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其美育与思政教育的价值不容忽视。
美育,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这些美,不仅仅是表面的华丽辞藻,更是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人生哲理。例如,当我们读到描述大自然的课文时,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当我们读到描绘人物形象的课文时,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然而,美育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相互渗透。
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孩子们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同样蕴含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感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例如,在阅读关于英雄人物的课文时,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付出的牺牲和奉献,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阅读关于友情和亲情的课文时,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信任,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并体会思政的引领作用。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审美教育,更是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塑造。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感受生活;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美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和写作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思政元素和道德观念;我们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辅导,为孩子们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知识和指导。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内涵,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紧扣部编版教材,梳理语文中的美育与思政的实践元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美育与思政的融合,通过精心挑选的课文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政的引领。为了更好地梳理语文中的美育与思政的实践元素,我们制作了《语文教材中的美育与思政的实践元素课例表》(见表1)。该表格详细列出了各年级教材中的美育与思政元素,以及相应的课例和教学目标。通过该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和思政元素,如《四季》中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黄继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表格中的课例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春》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通过紧扣部编版教材,梳理语文中的美育与思政的实践元素,我们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意义,让学生在感知文学之美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三、组织实践主题活动,感知文学之美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文学之美的魅力,并真正体验美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实践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直观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思政内涵,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文学创作活动
文学创作是感知文学之美的最直接方式。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开展各类文学创作活动。例如,在学习完一篇优美的散文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然后鼓励他们模仿这种风格进行创作。学生们在尝试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写作技巧,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文学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朗诵比赛与戏剧表演
朗诵和戏剧表演是展现文学作品情感和意境的绝佳方式。我们可以定期组织朗诵比赛和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在朗诵比赛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在戏剧表演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情节的演绎,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主题讨论与实践活动
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开展主题讨论和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在国庆节期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学生们在撰写文章或准备演讲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环保、公益等话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们参与环保志愿活动或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四)多元化展示与交流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我们可以举办多元化的展示与交流活动。例如,可以设立文学作品展览区,展示学生们的创作成果;可以举办文学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或作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和交流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学生们的作品。
通过这些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学之美的魅力并体验美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献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4
[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M].人教育出版社,2022.09
[4] 张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的途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05
[5] 殷世东 余萍.中小学美育课程破解的价值、逻辑及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04
[6] 王嘉毅.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J].教育研究,2023.12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跨学科美育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FZ2024ZX0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