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丽湘
衢州明创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324100
引言
道路工程建设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会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对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部分施工组织在承接道路施工任务后,质控理念构建尚不完善。实际施工中,往往偏重工程进度而忽视质控规划,导致道路项目频现质量风险,进而演变为安全隐患,威胁道路工程安全。施工质控工作中,沿用传统管理方案,难以有效应对质量问题,致使风险累积,最终引发严重工程质量病害。
1.2 人员管理方面
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人员管理,根据调查来看,道路施工的很多质量风险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比如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忽视施工质量、班组之间的工作联动配合要默契、要按照要求进行开发施工、不能破坏已完工位置等。管理者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如果其沟通能力较弱,或未按照要求将管理任务落到实处,对工作懈怠,这也会留下质量隐患。
2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对策
2.1 明确施工质控的重要地位
道路项目的责任主体应确定施工质控工作的重要地位。采用高性能材料开展道路的工艺规划,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规范运行机械设备使其能够展现出较好的技术优势,高速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可分别从材料选购、储运等多个流程入手,严格控制材料质控,从而切实增强道路的工艺效果。在材料采买流程,应依照工程清单,逐一买入各类材料,务必在各道工序之前备好所需材料。同时,施工组织应设专人查看供货单位的资质,全面检查材料证件,确保材料性能符合工程要求。在材料运输期间,应采取必要的运输防护措施,以防止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在材料入库时,要重新测定材料性能,逐一记录材料的数量、规格等各类信息,并选择适宜区域,规范存放材料。设备质控层面,施工组织应关注日常运维、设备功能保养情况。针对运行时间较长的设备,需妥善设立养护运维的时间点,排查设备内部零部件的质量状态,以便及时更换损坏严重的部件。结合设备故障的类型、影响范围等因素,应采取有效的运维措施,以达到及时排除故障的目标。
2.2 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选择业务水平高、有丰富经验、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员担任管理者,制定岗位质量责任制度,通过有效方式激活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要求其全程对施工质量负责;其次,落实好培训制度。合理的培训制度可以提高现场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培训需要按需进行,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岗位以及管理者的职责来制定培训方案,确保施工人员理解每一项技术要点,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通过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沟通协调能力,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可以进行有效的梳理和解决;再次,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进行解决。对此,在每个阶段的工序施工完毕之后都需要严格实施“三检”制度,并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责,及时排除质量隐患;最后,重视人员的日常管理。道路工程施工的性质特殊,施工现场环境艰苦,人员需要常驻施工场地,工作单调枯燥,这容易导致现场人员出现情绪上的低落和波动现象,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因此,必须关注现场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组织观影、球类比赛等活动,丰富人员业余生活,使之能够放松身心,这可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
2.3 施工流程的优化重组
优化重组施工流程是提高道路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策略。首先,需要对现有施工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效率低下和质量风险点。通过采用流程图、时间序列分析等工具,可以直观展示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和资源需求,从而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和冗余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通过引入并行施工理念,将原本串行的工序改为并行作业,缩短总工期。其次,可以通过工序整合来简化施工流程,如将多个相关的小工序合并为一个大工序,由专业化团队统一负责,提高效率和质量。然后,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来优化传统施工方法,如采用预制构件技术,将部分工序转移到工厂完成,不仅可以提高质量,还能大幅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在优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充分考虑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确保优化后的流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② 要重视施工团队的培训和适应,确保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新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③ 要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优化调整流程; ④ 要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施工流程的可视化和精准控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施工流程的持续优化,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4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强化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首先,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施工现场,保障安全通道和紧急疏散路径的畅通。其次,要增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最后,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制定详尽、具体的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定期检查,确保了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的质量风险。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定期检查和监控施工质量,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这不仅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涵盖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施工后的验收与维护。其次,严格审查并筛选施工单位,确保其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足以承接道路工程。施工单位需具备良好信誉和丰富施工经验,能灵活应对复杂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要依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制定详细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措施。涵盖材料质量检测、设备定期检查、过程实时监控等,确保各环节均达标。同时,加大工程验收检查力度,严格依标准执行,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道路工程安全可靠。最后,认真落实道路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按照计划进行,不出现延误或疏漏。同时,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道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管理无疑是其核心驱动力。通过明确施工质控的重要地位、加强人员管理、施工流程的优化重组等手段,成功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城市的繁荣与居民的幸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施工管理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与需求。让我们携手并进,以科学的理念、精细的管理,为道路建设的的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建.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工程管理与技术探讨,2023,39(5):45-50.
[2]吕鹏程.道路检测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建筑技术研究,2023,6(2):91-93.
[3]王敏,刘玉.道路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探讨[J].地产,202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