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中的应用优化
戚辉
152622197710114019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网络犯罪具有虚拟性、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点,使得证据极易被篡改、销毁或丢失,传统证据固定方式难以满足办案需求。区块链凭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当前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对提高网络犯罪案件证据质量、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 保障证据真实性
网络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易受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篡改,导致证据失真。区块链存证技术利用分布式账本,将证据数据以哈希值形式存储于多个节点。任何对原始数据的修改,都会导致哈希值变化,且需全网节点共识才能修改,这几乎难以实现。因此,数据一旦上链,便无法被篡改,从技术层面保障了证据的真实性。即使面临攻击,也可通过对比各节点数据,快速识别异常,确保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真实可靠,避免因证据造假影响案件公正裁决。
1.2 维护证据完整性
传统证据固定方式在证据收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易因操作不当或系统故障导致部分数据丢失,破坏证据完整性。区块链存证技术采用链式结构,将证据数据按时间顺序依次链接,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条。每一个数据块都包含前一个数据块的哈希值,一旦中间某个数据块缺失或被删除,整个链条的哈希值验证就会失败。同时,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特性,使证据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即使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也不影响整体数据的完整性。
1.3 提升证据可信度
在司法实践中,证据的可信度直接影响法官对案件的判断。传统电子证据由于其存储和管理的中心化特点,容易引发对证据来源和保管过程的质疑。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可追溯性,使得证据的产生、存储、传输等操作都被完整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公开的区块链网络查询证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这种透明化的操作过程,极大地增强了证据的可信度。同时,区块链存证过程无需依赖单一机构的信用背书,而是依靠技术本身的特性来保障,使得证据在司法认定中更具说服力,提高了司法审判的公信力。
二、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现存问题
2.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应用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的存证平台采用的区块链架构、加密算法、数据格式等各不相同,导致存证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难以互通和共享。例如,有的平台使用联盟链,有的则采用公链,数据交互存在障碍。此外,对于存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数据上链的时间戳确定、哈希值计算方式等,也没有统一规范。
2.2 司法认可度待提高
尽管区块链存证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司法实践中,其认可度仍有待提高。一方面,法官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有限,面对基于区块链存证的证据,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区块链存证证据的法律效力、审查规则等缺乏明确规定,导致法官在证据采信时存在顾虑。此外,区块链存证证据的取证程序和证明力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的司法共识,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案件对区块链存证证据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影响了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2.3 专业人才匮乏
区块链存证技术涉及区块链、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法律知识,以满足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的需求。然而,当前既懂区块链技术又熟悉法律实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缺乏法律专业知识,难以准确把握证据固定的法律要求;法律从业者对区块链技术了解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存证技术的应用。这种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在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操作不规范、证据不符合法律要求等问题,限制了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中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三、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的优化路径
3.1 推动技术协同创新
针对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协同创新。科研机构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更高效、安全的区块链架构和加密算法;企业则发挥实践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产品。同时,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存证数据格式、上链流程、哈希值计算等关键环节,促进不同存证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互信。此外,加强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证据的智能分析和预警,借助大数据提升存证效率和准确性,构建更完善的区块链存证技术体系。
3.2 完善司法适用规则
为提高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司法认可度,需加快完善相关司法适用规则。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区块链存证证据的法律效力和地位,规定其审查判断标准和采信规则。司法机关可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司法解释等方式,统一区块链存证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为法官提供裁判指引。同时,加强司法人员对区块链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对区块链存证证据的审查能力和判断水平。此外,建立司法机关与存证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探索更科学、合理的证据固定和审查方式,推动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规范化应用。
3.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解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要从教育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方面入手。在教育层面,高校应开设区块链与法律相关的交叉学科专业或课程,培养既掌握区块链技术又熟悉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区块链和法律专业人才投身于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领域。此外,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技术和法律知识讲座、研讨会,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结论
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面临技术、司法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推动技术协同创新、完善司法适用规则、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优化路径,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充分发挥区块链存证技术的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区块链存证技术将在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固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打击网络犯罪、维护司法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网络空间治理向更加法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勇 .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存证技术在网络犯罪治理防控中的研究[C]// 中国犯罪学学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 , 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 上海政法学院 , 上海政法学院警务学院 ,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 第七届犯罪学论坛论文集 .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检务保障部 ; 重庆人工智能学会 ;,2020:290-294.
[2] 李晓东 . 论区块链侦查 [D].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3.
[3] 白凤波. 区块链存证问题研究[D]. 中国政法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