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文化韵律: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在南屏少年宫社团的融合教育
何加懂
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 5355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这两种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少年宫社团中的融合教育实践。通过详细分析地域文化背景、政策导向以及具体实施内容,本文展示了如何在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本文还总结了融合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为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少年宫;融合教育;传统文化
南屏瑶族乡,位于广西上思县境西南部的十万大山腹地,是壮瑶两族人民和谐共生的家园。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南屏中心小学少年宫社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通过融合教育的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形式,在南屏少年宫社团中得到了深入挖掘与融合创新。
一、政策导向与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一)政策导向的深化解析
在国家层面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不仅为非遗项目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加强国际交流等手段,为非遗传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些政策导向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族文化根脉的珍视,也彰显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
南屏中心小学少年宫社团作为基层教育文化活动的先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政策信号,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对青少年教育理念的深刻践行。通过融合教育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路径。
(二)融合教育必要性的深入阐述
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综合素养
融合教育通过引入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等民族艺术形式,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的浸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作为各自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融合教育,这些传统文化得以在校园内传承,并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学生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增进民族交流与理解,强化民族团结
在融合教育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排练和表演,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这种跨文化的互动,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情感,强化民族团结意识。此外,通过展示和分享各自民族的文化成果,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艺术兴趣
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等民族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和创新,以适应不同文化的融合需求。这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还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社团活动设计的深化
1.瑶族盘王舞教学的细化
在瑶族盘王舞的教学过程中,社团不仅邀请资深的瑶族文化传承人进行面对面教学,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动画演示等,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资源。教学内容上,除了基本的舞蹈步伐和手势教学外,还融入瑶族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的介绍,构建全方位的文化体验。此外,社团定期举办“瑶族文化日”,让学生有机会穿上瑶族传统服饰,体验盘王节的氛围,加深对瑶族文化的沉浸式理解。
2.壮族舞狮体验的深化
壮族舞狮体验活动不仅限于观看和模仿,社团还设计了“舞狮小师傅”培训计划,让学生在资深舞狮艺人的指导下,亲手操作舞狮道具,学习舞狮的每一个细节动作。通过模拟比赛、即兴创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欲。同时,社团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壮族村落,了解舞狮在壮族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象征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
3.融合创新实践的拓展
融合创新实践是活动的核心环节。社团鼓励学生跨领域合作,将瑶族盘王舞的柔美与壮族舞狮的刚劲相结合,尝试不同的音乐配搭、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融合舞蹈。此外,社团还举办“民族文化创意大赛”,邀请学生围绕瑶族和壮族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如服装、道具、海报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潜能。
(二)教学方法与措施
1.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社团在教学设计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模拟演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同时根据实践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此外,社团还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文化项目展开研究、策划、执行和反思,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师生互动与家校合作的深化
社团建立了常态化的师生互动机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伙伴。通过定期的师生交流会、个别辅导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同时,家校合作被提升至新的高度,社团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校分享、授课,形成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此外,还建立家校联络群,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完善
社团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除了传统的成绩评定外,还引入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设立“文化小使者”、“创新之星”等奖项,表彰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此外,社团还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如校内外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结论
瑶族盘王舞与壮族舞狮在南屏少年宫社团的融合教育实践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通过深入挖掘和融合两种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文化熏陶,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借鉴这一经验做法,将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玲.关于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C].//北京市第十三届课外校外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192-196.
[2]郭玲.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探索[C].//大兴区第四届校外教育论坛论文集.2010: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