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刘青云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兴安盟 137600

摘要:农户从业状态、蔬菜价格的稳定程度显著负向影响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参与意愿;蔬菜销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蔬菜种植规模、蔬菜生产的商品化率、蔬菜销售的难易程度、离最近蔬菜交易市场的距离、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获得技术的难易程度显著正向影响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参与意愿。

关键词: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参与意愿

由于纵向一体化和准纵向一体化这两种纵向协作模式是建立在上下级层级关系上的,协作双方的各种资源由层级关系控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协作中将被重新配置和安排,而农户一般不愿意外界对其必要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和安排,于是,当前在农业领域,纵向一体化和准纵向一体化这两种纵向协作模式的实施难度较大,在现实中较为少见。而生产合同模式作为一种紧密纵向协作模式,是一种适合在农业领域推广的紧密纵向协作模式。下文所提及的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参与意愿即指他们参与生产合同模式的意愿。

1纵向协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1.1自产自销(市场交易)

“自产自销”是历时最长、最成熟也是最主要的一种纵向协作模式。在长期的培育销售过程中直接与农贸企业或中间商交易,即农贸企业派出的代表人或中间商到交易市场或直接到农户家中,根据农产品等级及重量收购。这种交易避免了大多数在确定交易对象、交易价格、产品运输等中可能发生的时间和成本。

1.2公司+专业合作社+耳户

“公司+专业合作社+耳农”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纵向协作模式。以乡或镇为单位的耳农与专合社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社以契约形式联结公司与入社耳农,按照契约规定,耳农接受合作社在培育过程中或提供的免费菌种、进行标准化培育,在成熟后按约定交付时间、产品质量、销售价格售给公司,若违约将赔付一定费用。

1.3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耳农

“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与“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相较于后者,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拥有较大面积的培育基地。农户自愿联合组成的专合社对耳农进行集中培训、划分栽培区域,统一组织生产与销售,并进行“盈余返还”。

2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

2.1户主个人及家庭因素选取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家庭劳动力人数作为客观反映蔬菜种植户户主个人及家庭的因素。户主年龄越小,接受新事物能力越强,蔬菜种植户选择参与纵向协作的可能性越大。户主接受教育的年限越短, 越具有风险保守的观念 ;接受教育年限越长,其更趋向于参加纵向协作从而规避风险。兼业程度的高低也反映了户主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纯农业种植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高,选择参与产销纵向协作的可能性越大。蔬菜种植户家庭劳动力越多,销售能力越强,参与蔬菜产销纵向协作的意愿越小。

2.2蔬菜种植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当前市场价格是否稳定、运输成本及风险程度、距离最近销售市场的距离、市场能否及时销售5个部分。蔬菜种植成本和销售成本是影响户主参与产销纵向协作的重要因素。当面临蔬菜价格波动大、销售困难程度高时,蔬菜种植户会趋向于选择稳定的销售渠道,希望参与产销纵向协作。而蔬菜价格波动性越小,户主则越倾向于自己零售,参与的可能性越低。距离最近的销售市场与蔬菜销售的运输成本和销售风险有关,当农户距离最近交易市场较远时,运输成本增加,缺乏竞争优势,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更加愿意加入产销纵向协作。

2.3生产经营特征调查中农户种植蔬菜的土地以承包租赁为主,以种植应季蔬菜为主,并选取种植规模、种植年限、蔬菜商品化率等变量进行描述分析蔬菜的生产经营特征。大多数蔬菜种植户种植规模越大,其在蔬菜上市时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种植户为了规避风险,愿意选择稳定的销售渠道,更加倾向于选择产销纵向协作。此外, 蔬菜种植户种植年限越长,种植户固定客源及销售经验也越多,其规避风险能力也就越强,参与纵向协作的可能性就越低。蔬菜生产的商品化率影响户主选择行为,商品化率越高,需要销售蔬菜的量越多,为了规避销售风险,其参与纵向协作的可能性越高。

3 对策建议

3.1加快规模化发展。一是引导种植户内部合作,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使蔬菜基地起到带动种植户以促进蔬菜产业供应链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组织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户获取蔬菜信息和竞争能力,提高蔬菜流通组织化程度。

3.2建立高效率的蔬菜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各区域蔬菜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针对不同区域蔬菜可种植的特色品种,蔬菜产品供求信息,生产种植技术指导信息,引导农户网上交易,以降低农户交易成本和决策风险。

3.3因地制宜,引导建立有针对性的产销纵向协作模式。不同区域考虑不同的生产合同模式, 由政府协调,企业带头并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引导鼓励各种形式的蔬菜加工企业、蔬菜收购商等直接面向蔬菜种植户产销纵向协作的生产合同模式,促进蔬菜规范种植,安全生产,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结论

结果显示,在蔬菜产销环节,愿意参与紧密纵向协作的蔬菜种植户占74.56%;兼业程度越低,蔬菜价格的稳定程度越低,蔬菜销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蔬菜种植规模越大,蔬菜生产商品化率越高,蔬菜销售难度越大,离最近蔬菜交易市场的距离越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难度越大,蔬菜种植户越倾向于在产销环节参与紧密纵向协作;而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年限、蔬菜种植户所拥有的运输工具和获得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对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

上述结论有着明显的政策含义。要提高蔬菜产业的纵向协作水平,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的培育,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财政支持,提高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标准,依托蔬菜生产基地支持和引导农户的蔬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其次,应积极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蔬菜生产基地与蔬菜种植户进行紧密纵向协作,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市场保障、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从而吸引更多蔬菜种植户主动地参与产销环节的紧密纵向协作。

参考文献:

[1] 李霖;郭红东.产业组织模式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7(09):32-33.

[2] 李瑞;顾莉丽;李雪.蔬菜种植户安全用药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4(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