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SM 现场管理的银川韩美林艺术馆藏品与资料分类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何欣桐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宁夏银川市 70000
在当今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艺术馆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关键载体,其管理水平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银川韩美林 凭借丰富多样且融 文化元素的藏品与资料,在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伴随其规模 务的不 模式在面对藏品与资料数量的日益增多等情况时,暴露问题, 引入 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层面看,能丰富艺术馆管理体系,为OSM 的应用提供实证研究;从实践层面讲,有助于银川韩美林艺术馆突破管理瓶颈,实现藏品与资料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增强文化服务能力。
一、银川韩美林艺术馆藏品与资料管理现状
(一)银川韩美林艺术馆概述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 2015 年在银川落成,是国内第三座以韩美林艺术作品为主题的特色艺术馆。该馆占地 15868 平方米,建筑面积 6694 平方米,内部布局合理, 设有多个特色空间,以岩画为题材,展示绘画、书法等各类艺术精品。艺术馆不仅是展示韩美林先生艺术作品的重要窗口,更是开展艺术研究、文化交流与教育活动的活跃平台,在促进地区文化艺术繁荣、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藏品与资料的构成与特点
1. 藏品多元丰富
绘画藏品风格多元,传统水墨画以独特笔墨传达东方意境;以现代绘画方式吸收西方思潮并融入岩画元素,色彩大胆、形式创新。雕塑材质丰富,现代感强,古朴厚重,陶瓷雕塑温润且造型独特,书法作品诸体皆精,蕴含深厚文化底蕴。
2. 资料价值独特
创作手稿完整记录韩美林先生创作思路演变,从灵感闪现到反复斟酌,手稿中的每一笔划都是其艺术思维的直接体现,为研究其艺术风格形成提供了宝贵线索,尤其是对他如何汲取贺兰山岩画灵感的研究意义重大。设计草图呈现作品构思到成型过程,展现创作逻辑与方法,对艺术创作教学与研究、展陈策划极具参考价值。
(二)现行分类管理模式与成效
1. 现行管理模式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 2017 年引入 OSM 现场管理理念,着力于优化艺术馆内部的运作体系,努力实现艺术馆管理的高效化、有序化、安全化,提升整体运营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 在艺术形式方面,对藏品进行了细微地划分。绘画藏品除了国画、水彩画等常见类别外,还根据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风格进一步细分。雕塑作品则按照材质、表现主题、创作年代等因素分类。资料分类同样全面,手稿按创作阶段分为初稿、修改稿等。编码规则采用数字与字母组合,数字层次分明地表示类别层级,字母准确代表具体分类属性,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和快速检索,提高工作效率。
2. 分类管理成效
在藏品存储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类存放,空间利用更加高效。原本杂乱堆放的藏品如今各归其位,不仅增加存储量,还使得查找盘点工作更加便捷准确。OSM 体系的应用,减少因错出入库导致的管理混乱,使得藏品出入库准确率明显提升。在资料利用方面,初步建立的索引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查询响应时间缩短,工作人员更迅速地获取所需资料,为艺术馆展览策划、学术研究、教育活动等各项业务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同时,分类管理模式优化也有助于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增强了艺术馆的文化传播效果。
二、藏品与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类标准精准性不足
1. 跨媒介与融合性作品分类模糊
对于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和元素的创新型藏品,如集绘画、雕塑与新媒体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作品,现有的分类标准难以清晰界定其所属类别。这类作品突破了传统分类界限,工作人员在归类时缺乏明确指引,容易出现不同人员分类不一致的情况,影响藏品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导致管理流程中的混乱和检索困难。
2. 新兴艺术形式分类滞后
随着艺术领域不断创新,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持续涌现,如数字艺术作品、实验性艺术装置等新兴藏品。然而,艺术馆现行分类标准未能及时更新以适应这些变化,缺乏针对新兴艺术形式的明确分类依据,使得这些藏品在管理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分类位置,不利于其有效地管理、研究和展示。
(二)管理流程运行效能低
1. 环节衔接不顺畅
在藏品与资料管理流程中,部分环节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例如,藏品从展览撤下进入修复环节后,修复完成后的验收与重新入库流程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责任界定模糊。导致修复后的藏品不能及时回归正常存储或展示状态,延长藏品的周转周期,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影响艺术馆整体业务的流畅性。
2. 审批程序繁琐复杂
一些关键管理流程的审批程序过于烦琐。如藏品外借审批,需要依次经过多个部门和多个层级的签字审核,手续繁多且耗时。这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容易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信息误差,影响藏品外借的及时性,限制了藏品的合理流动和资源共享。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
1. 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藏品与资料信息录入、存储和简单查询方面。缺乏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和利用功能,无法根据藏品的展览历史、观众关注度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难以为展览策划、资源分配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限制了艺术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业务发展的科学性。
2. 信息安全防护薄弱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随着数字化管理程度的提高,藏品与资料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但艺术馆在信息安全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系统被攻击等,可能导致藏品与资料信息受损,影响艺术馆的正常运营,对藏品资料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损害艺术馆或韩美林本人的声誉和公信力。
三、基于OSM 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细化分类标准,确保精准归类
1. 强化传统手段定位管理(1)艺术品库房定位标准
a)艺术馆未展出艺术品存放至艺术品库房进行保管,展出艺术品陈列在各展厅进行展示b)艺术品库房及各展厅展出艺术品须离地至少 30 厘米或上架存放;
c)根据艺术品类别、作品尺寸及保管要求等因素,划分艺术品库房空间位置,分为工作室物品区(A、B、C、D)、高仿印刷作品区(D、E)、陶瓷作品区(G、T、H)、雕塑作品区(H)、绘画作品区(L、J、K、L、M)、书法作品区(N、O、P、R)。
存放标准:
a)艺术品以一件为单位进行存放管理;
b)陶瓷等易碎艺术品需填充泡沫等缓冲辅助物品;)每件艺术品应注明尺寸、 材质、 名称等基本信息,并进行编码;
d)编码规则:①以字母划分 ②数字表明货架层数及收纳箱序列;)艺术品具体维护标准根 管及养护方案执行;
f)制作空间平面图:根据库房实际保 术品的定位进行制作,张贴在库房入口右侧。
图1 :艺术品库房定位

图 2 :艺术品库房艺术品定位

(3)展厅(展示)艺术品定位标准
a)艺术馆展出艺术品陈列在各展厅(“五厅一廊一峡谷”)进行展示;b)序厅主要展示书法及雕塑作品,一号厅主要展示书法、绘画、雕塑、图片,二号厅主要展示陶瓷、木雕、绘画,三号厅主要展示民间工艺、陶瓷、雕塑及绘画,四号厅主要展示雕塑、绘画、书法,太阳峡谷主要展示书法,手稿长廊主要展示雕塑及绘画,咖啡区(休息区)主要展示艺术衍生品。
存放标准
a)艺术品以一件为单位进行管理;
b)陶瓷等易碎艺术品及书法、绘画艺术品须用防爆玻璃或隔离带辅助保护,雕塑使用固定胶进行或固定隔离带辅助保护;
c)每件艺术品应注明尺寸、材质、年代、名称等基本信息;
d)各展厅展出艺术品须离地至少 30 厘米或通过展台陈列;
e)艺术品具体维护标准根据艺术馆艺术品保管及养护方案执行;
f)木椅存放空间须保持 50% 空气湿度。
图3 :展厅艺术品定位(一号厅) 图 4 :展厅艺术品定位(三号厅)

2. 构建多元维度分类框架
针对跨媒介与融合性作品分类模糊的状况,组建跨领域分类标准优化团队,深入剖析此类作品的多元艺术元素,从表现形式、创作手法、文化内涵等多个维度制定分类细则。例如,对于融合绘画、雕塑与新媒体技术的作品,依据其主导艺术表现形式、核心创作技术以及所传达文化主题进行分类[2]。同时,建立分类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密切关注艺术潮流变化,定期评估并调整分类框架。
3. 引入智能分类辅助工具
为解决新兴艺术形式分类滞后问题,艺术馆可引入先进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新兴艺术作品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分析其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因素,辅助工作人员分类。同时,建立新兴艺术形式分类案例库,将新入藏的此类作品及分类依据及时录入,为后续分类提供参考范例,提高分类效率与准确性。
(二)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行效率
1. 再造流程环节衔接机制
鉴于部分管理流程环节衔接不畅, 运用流程再造理念,对藏品与资料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绘制详细的流程蓝图,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输出 时间节点以及责任人 。针对藏品修复后的验收与入库流程,建立标准化交接流程,引入电子签名与时间戳技术,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责任清晰可追溯。同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避免信息孤岛,提高流程整体协同性。
2. 简化审批流程与权限设置
针对审批程序烦琐复杂的问题,重新评估并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各层级审批权限与职责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例如,对于藏品外借审批,根据藏品价值与风险等级设置差异化审批流程,低风险藏品可简化审批手续,高风险藏品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审批路径,促进藏品资源合理流动。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与功能拓展
1. 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依据艺术馆管理需求,开发和完善数据深度分析、智能推荐等功能模块。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观众参观行为与藏品喜好,为展览策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实现个性化展览推荐。同时,优化系统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管理效率。
2.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安装防火墙与入侵监测系统防范外部网络攻击。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与演练,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访问权限与操作规范,确保藏品与资料信息安全。
结论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基 OSM 现场管理的藏品与资料分类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通过细化分类标准、优化管 程和强化信息化建设,有望解决现存问题,提升管理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藏品资料安全,增强文化服务能力,为文博行业提供宝贵经验,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大众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宁 .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与优化策略 [J]. 收藏 ,2024,(04):137-139.
[2] 谢娟 . 依托博物馆管理模式的名家艺术馆的运营与思考— —以湘潭西泠二李艺术馆为例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8):106-108.
单位:何欣桐 ;研究方向:文物藏品与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