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应用
郑和兵
岑溪市岑溪中学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美国诞生开始,中国就一直高度重视与支持其发展。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具有其必然性,一方面是落实核心素养,顺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赋能课堂教学与提高教学成效的内在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高中历史教学已从自动生成学习资料、优化教学活动与构建生成式课堂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扩展应用场景。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历史教学
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社会反响激烈,各大科技公司纷纷跟进,随后百度文心一言、抖音豆包、字节扣子、Kimi智能助手与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相继问世。目前,人工智能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在重塑教育生态,在国家与部分教育者的重视与支持下,纷纷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新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根据指令,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深度分析海量数据后,自主生成全新的、具有一定合理性与逻辑性的技术,其自动生成的内容涵盖多种形式,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与代码开发等,可以极大提高人类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效率。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生成性,可在搜集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活动、构建生成式课堂等方面赋能历史教学。
一、自动生成学习资料,提升备课效率
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生成能力非常快速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节约备课的时间,拓展备课的深度与广度,助力备课效率的提高。例如高中历史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辛亥革命》时,教师使用DeepSeek时,除了呈现教材上的基本史实,还可以通过输入指令性关键词“社会各方对辛亥革命的态度”,DeepSeek用时34秒就生成一份比较详略得到的拓展内容。其从革命派、清朝统治集团、立宪派(士绅、地方精英)、地方军阀与官僚、外国列强、普通民众、保守士绅与保皇派等七个方面来论述他们的态度,并指出革命派、清朝统治集团、立宪派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也存在分歧与矛盾,预示着清廷会通过体面的方式结束其接近三百年的统治与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夺取。普通民众分化明显与参与有限,说明广大民众对革命缺乏理解,他们关注点并不是政治变革,而是土地与生计问题,折射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厘清“普通民众分化明显与参与有限”的相关史实,对DeepSeek进行了追问,用时27秒,就从民众分化的表现、民众参与有限的史实依据、分化与有限参与的深层次原因、典型案例分析与历史评价五个维度进行解答。就以民众参与有限的史实依据而言,其用数据与史实说话,例如:独立各省多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南方(15省),北方仅陕西、山西响应,广大农村几无震动。清末文盲率约80%,农村更高。《临时约法》颁布后,浙江农民误以为“剪辫即要杀头”,江苏乡民传言“皇帝改名叫总统”。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自动生成学习资料的方式令传统方式望尘莫及,极大地赋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
二、优化教学活动,助力课堂实效
生成式人工智能依靠其技术优势,能够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与历史档案中,生成符合教学需求、契合历史事实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生成人物评价、数字人、历史小视频、沉浸式历史情景与动态历史地图等。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3课《辛亥革命》教学中,可以先利用DeepSeek生成一段评价孙中山的歌曲,再用即梦Ai生成一个吟唱小视频。歌曲文字如下:
《先驱者之光》
——致孙中山先生
第一节
珠江潮涌 唤醒沉睡的龙,
你执笔为剑 刺破千年寒冬。
檀香山的风 裹着三民火种,
从黄花岗到金陵 血色浇筑黎明。
第二节
天下为公 是你刻进山河的梦,
皇冠落地时 民主在废墟里新生。
纵然长夜未尽 你已举起火把,
照见五权宪法里 一个民族的重生。
尾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未完的使命,终将由星辰接续。
据此教师可以在设问:歌曲中涉及哪些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与诸多历史事件是什么关系?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利用歌曲导入,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任务链的方式,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构建生成式课堂,促成深度学习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式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管控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师—生— Ai’三者互动,相互启迪,动态生成教学的流程和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获得对世界的认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课堂师生二元结构的模式,拓宽了教学互动的边界,促成深度学生的发生。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教师构建生成式课堂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认真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内容,并利用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指令生成的学习资料,建立前置知识库;接着,根据主题教学的要求,梳理辛亥革命各事件的内在联系,讲授必备的知识点,构建繁简适宜的知识框架;最后,设置高阶问题或利用学生困惑之处引导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互动,给学生答疑解惑。在该课堂模式中,教师缩减了统一讲授的时间,给“师—生—Ai”三者协同参与的多元化课堂腾挪时间与创造机会,实现三元有效互动,从而促进了教学的灵活性与深度学习的发生。
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技术手段淡化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现象,但老师的动态管理者的形象却逐渐凸显,其地位与作用依然无可替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时,不能单纯考虑技术价值,而忽视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德树人的主要任务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成长。所以,就高中历史教学与教师成长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用积极开放的态度来迎接挑战与拥抱机遇,把握其赋能历史教学的全新优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黎加厚.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创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2/3): 6-10.
[3] 陈熙.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历史教学:价值、场景、挑战及应对[J].教学参考,2024(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