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廖雪梅
衡阳市蒸湘区长湖立新小学 421001
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是凭借语言来完成的,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学生在低年级如果不重视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规范和简洁就会导致他们到高年级时还在用填空式的语句回答问题,用填空式的思维学习数学,这对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在小学低年级就重视起来,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表达能力;数学活动;数学语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这些隐性的能力和素养需要显性的“工具”来体现,这个“工具”就是数学语言。小学低段学生因识字量少,阅读不够广泛,接触的语言环境比较单一,语言表达欠缺准确性和完整性,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就需要在小学低年级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
最新研究表明,人在儿童时期会经历大脑的再造,其语言和行为会经历较大的改变,再造的效果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语言发展尚不完备,在课堂交流表达时会出现说话的完整性不够,准确性不够,简洁性不够等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利。所以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能听懂数学语言传达的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去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
二、唤醒学生“说”的欲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率性,对学习新事物充满兴趣,在受到正向引导后更加干劲十足,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班级里有的学生做事急躁,说话也急,往往会说不到重点,意思表达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正向引导:“不着急,你组织好语句再说。”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当众回答问题,或说话声音小,这也需要教师正向引导:“说得对,声音洪亮些就更好了。”还有的学生回答不完整或说错,也需要教师正向引导:“前半句说得好,后半句能再说得完整些就更准确了。”“这个数量关系没分析清楚,再想一想。”最宝贵的是当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爱动脑筋,我们向你学习!”除了从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外,还需要从教学策略上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如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实际情境中得到体验和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三、指导学生说的方法,训练学生学会表达
(一)教师做出“说”的示范
提供规范的语言模板,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但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模板做出示范,一句一句地教,比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使学生感受到说话要有条理,然后再让学生按照示范说。例如,教学一年级《左右》这节课时,学生根据主题图往往只会表达“铅笔在左边”或“橡皮在右边”。这时就需要老师做出语言模板的示范:“铅笔在橡皮的左边”“橡皮在铅笔的右边”,随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语言同桌说、指名说或全班齐说。接下来主题图中物品会增加到三个、四个和五个,有了这样的示范,学生就会仿照这样规范的语言来表述,物品之间的左右关系也就更清楚明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训练学生把意思表述完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思维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都不高,没有说完整话的意识,所以说话总是填空式地用单词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训练学生把每句话说完整。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提出问题“3比4怎样?”几乎所有学生都只简单地答“少”或“多”,这时就应及时让学生完整地说出“3比4少1”“4比3多1”。培养学生完整叙述的能力,需要一开始学习时就培养,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三)训练学生把事件说得有条理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在计算教学中,对于计算过程,应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叙述,从而培养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如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能把算式计算正确,更需要在一开始教学时就帮助学生把算理弄清楚,通过引导学生“说算理”来突破,也就是把计算的顺序和过程表达清楚,“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乘得的积写在个位,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乘得的积写在十位。”只有让学生这样有条理地说清算理,才能真正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
四、小组共说,共同进步
数学课有些课时的内容个人短时间内无法完成,需要给予大段的操作和交流的时间,这时就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发言的机会,有听别人说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就给学生“说”提供了时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面积》,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形状不同但比较接近的两个长方形面积,这时用肉眼不容易看出哪个面积大,于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想法。要求是可以借助工具动手操作、比较。说清楚用的什么学具,第一步先干什么,第二步再干什么,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五分钟后进行了展示汇报,有的学生用同种硬币度量,有的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度量,还有的同学用方格纸数格子度量。学生展示时按步骤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听的过程中有些与之方法相同的同学会频频点头,与之方法不同的同学也能明白他的这种方法是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从而认同这种方法和结论的合理性。这样的环节促使同学们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要从小学低段开始重视和培养。在数学课上适时适当地利用教学契机,训练学生说话,体会数学语言的正确、严谨、简洁和逻辑性。以“说”促“思”,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素蓉.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小学时代,2020(14):55+58.
[2]朱建华.小学中年级后进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南国博览,2019(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