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学科融合下的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
吴永锋
永寿县仪井中心小学71340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学科融合逐渐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理念和策略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多学科融合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对教学内容创新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如何通过多学科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对新型教育理念的接受和运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充分利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优势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创造力难以得到有效激发。由于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相对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很多学校难以提供丰富的跨学科教学支持。
比如,在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较为有限,这使得语文教师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时难以有效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限。由于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较低,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弱,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多学科融合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创新
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更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旨在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认知结构。这种策略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建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增强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框架,而应通过多学科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比如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或是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加以探讨,以便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比如在讲解一篇具有自然、社会或人文背景的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与地理、历史或生物学等学科的融合,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通过跨学科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还能在广阔的学科背景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以小学五年级的课文《落花生》为例,教师需要将课文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相结合,以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课文通过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农民家庭中的简单生活和一颗普通花生的故事,然而这篇看似平凡的课文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学的知识,了解花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比如教师应讲解花生的起源、传入我国的过程,以及它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对花生这一作物的文化、经济价值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应该结合生态学的知识,向学生讲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对花生生长的描写,还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讨论《落花生》这篇课文中的核心主题——“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这种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生活中的体现。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学生能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全面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社会意义,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和收获。
三、多学科融合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通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背景和内容。通过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狼牙山的地理位置,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还能深刻体会到他们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的巨大牺牲。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层面,使他们在感受文学作品情感的同时能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相联系,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思考,达到对文本更为深刻的理解。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这篇课文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主义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历史事件,结合历史课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教师通过讲解狼牙山的地理环境以及五壮士英勇抵抗日军的壮烈情景,让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文学故事,更是一个历史的真实写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情感的参与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也要将这篇课文与语文课堂中的其他课文进行对比,比如与表现民族英雄的其他作品结合,讨论英雄主义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些跨学科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在语文学科中掌握语言和文学分析的技巧,还能在历史学科的背景知识中,找到更加扎实的理解根基,进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力和互动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创新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其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多学科融合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学科融合下的语文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在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持续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升霞.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方法探究[J]. 万象,2023(31):31-33.
[2] 朱建霞. 注重学科融合丰富语文课堂[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7):67-68.
[3] 高元元. 小学语文与多学科融合的研究与实践[C]//教育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