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策略探讨

作者

丁瑞芳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太和分校 037006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迎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对相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更新现有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落实的有效策略。这为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 小学劳动教育 常态化 实施策略

【正文】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时代下,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相关教师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要完善现有课程内容,全面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现有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对此,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强化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落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劳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保证有效落实和执行,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优质,并且得到家长和学校的关心和照顾,参与劳动机会偏少,劳动意识不强,甚至对劳动存在抵触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更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法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做好此阶段的劳动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为达到理想的劳动教育效果,通过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并结合学生需求,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对劳动课程教育实施路径的有效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也在培养更多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面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落实并实现常态化实施,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为丰富现有小学课堂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

二、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2.1提高对劳动课程的重视力度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现状,制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并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到现有课程当中,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坚持将劳动课程落实到实处,教师更要提高对劳动课程的重视力度,不断丰富现有教学内容,优化现有教学方式,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劳动理论知识,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

比如,在劳动教育中,针对学生的打扫教室来说,教师要更加注重正面教育,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要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推进劳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开展。

2.2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要坚持与其他学科保持密切联系,不断丰富现有劳动教学实施路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性质,合理安排教学工作,更要将教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当中。如在科学学科当中,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积极融入劳动教育,设置多样化课程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课程当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比如,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分析”,带领学生采集土壤样本,在课堂上不断观察,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观察不同土壤的水分以及有机物质的不同之处,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现代劳动技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激发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劳动,善于劳动,增强学生的劳动价值认同感。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效配合,从而提高劳动课程开展的科学性。

2.3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理念

在新时代下做好劳动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思想的积极转变,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中劳动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更要迎合当前教育改革需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劳动价值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小小梦想家”方式,并针对教师、警察、环卫工人等不同职业进行探讨,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职业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岗位职业的人员进行采访,来感受不同职业的艰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收集关于劳动相关的名言警句与学生分享,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并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价值,从而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2.4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主题课程

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中,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体现劳动课程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开设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针对本校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特点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课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劳动教育需求,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校本课程开展中,可以结合本校的土地资源为学生创造劳动基地,这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参观劳动基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亲手劳动,可以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达到劳动的目的,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创新课程内容,根据本校特色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主题课程,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总结】

总之,劳动课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实施,要求相关教师加强对此方面的有效研究,要重点做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落实,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知识,提高自身的劳动力量。更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蓉.新课标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4,(08):129-132.

【2】黄森.新时代一体化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2,(2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