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与信息化应用
郑彦慧
包钢(集团)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也日益增加。施工现场存在高空作业、起重机械操作、临时用电等多种危险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 。传统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存在风险辨识不全面、管控措施滞后、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对预防安全事故、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管理现状
多数施工现场通过定期安全检查、培训和设置警示标识进行安全管理。尽管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但执行不力。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巡查发现隐患并要求整改,但此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难以全面动态管控安全风险。
2.2 存在的问题
2.2.1 风险辨识不全面
施工现场危险源多且复杂,传统人工辨识易遗漏风险。隐蔽工程或临时设施可能因检查不足而未发现潜在风险。随着施工进度,新风险不断出现,现有管理难以实时更新风险辨识。
2.2.2 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性
风险评估多依赖定性或简单定量分析,缺少科学模型和标准。评估结果受主观影响,风险等级划分不准确,无法提供精准管控依据。不同评估人员可能对同一风险点得出不同结论。
2.2.3 管控措施执行不到位
尽管有风险管控措施,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管理人员监管不力,导致措施难以落实。例如,高空作业不规范、安全防护用具佩戴不当;安全管理人员对隐患整改跟踪不及时,隐患反复出现。
2.2.4 信息传递不及时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涉及多部门层级,信息传递依赖纸质文件或口头传达,效率低且易失真。安全隐患上报到整改完成过程中可能延误,无法及时管控,增加事故风险。
三、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遵循 “ 全员参与、分级管控、动态管理、科学预防” 的原则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全员参与要求施工企业全体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都要参与到风险管控工作中;分级管控是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明确不同层级的管控责任;动态管理强调随着施工进度和环境变化,及时更新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科学预防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
3.2 体系架构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制度流程、责任分工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上,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风险管控工作中的职责;制度流程方面,制定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风险管控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分工上,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形成全员参与、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
3.3 风险辨识与评估
采用专家调查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 。专家调查法邀请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通过对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后果(C)三个因素进行打分,计算风险值( D=L×μE×μC ),确定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3.4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重大风险由企业级负责管控,较大风险由项目级负责管控,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由施工班组负责管控 。对于重大风险,制定专项管控方案,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进行重点管控;较大风险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完善操作规程等方式进行管控;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由施工班组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建立风险管控台账,记录风险基本信息、管控措施、责任人员、管控情况等内容,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
四、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化应用
4.1 信息化平台架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设计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平台 。平台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如塔吊监测传感器、基坑监测传感器、人员定位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人员行为、环境参数等数据;网络传输层利用 5G、WiFi 等通信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风险的智能识别和预测;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风险信息查询、预警发布、整改跟踪等功能。
4.2 主要功能模块
4.2.1 风险辨识与评估模块
在平台上建立施工现场危险源数据库,用户可通过该模块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施工信息,自动匹配相应的危险源,并提供风险评估模板。用户按照模板要求填写相关数据,系统计算风险值并确定风险等级,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4.2.2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
根据风险等级,系统自动分配管控责任,并生成相应的管控任务 。管理人员可通过该模块查看风险管控任务,跟踪任务执行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的任务进行督促和提醒。同时,系统记录管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形成风险管控记录,便于追溯和查询。
4.2.3 实时监测与预警模块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数据,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当发现异常情况或达到风险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发送给相关责任人,提醒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在平台上以地图、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风险分布和预警情况。
4.2.4 隐患整改跟踪模块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系统生成整改任务并分配给相关责任人 。责任人通过手机 APP 接收整改任务,上传整改照片和视频等资料,完成整改后提交验收申请。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关闭隐患,实现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
五、结论
本论文构建的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信息化应用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了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智能预警,提高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际案例表明,该体系和平台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在建筑行业广泛推广。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功能,加强与其他建筑管理系统的集成,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倪金源.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3):61-63.
[2]杨福波.复杂环境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24.
[3]姚鑫洁.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