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联动聚合力文旅融合谱新篇
白霞 刘畅文
鄂尔多斯市文化馆 017000
一、创新背景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战略指引下,鄂尔多斯市立足北疆文化资源禀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为全国首个以“ 暖城” 为文化IP 的城市,鄂尔多斯面临着如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文旅发展动能、提升城市辨识度的重要课题。2024 年,鄂尔多斯市抓住契机,成功举办了2024 年中国文化馆协会全国地市级文化馆“ 百馆联动” 暨“ 暖城鄂尔多斯” 文旅嘉年华活动(以下简称“ 活动” ),展示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并强化了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核心组织功能,在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整合全国 100 家地市级文化馆资源,创新构建“ 文化+旅游 + 消费” 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文旅嘉年华,做到了一次活动,百家齐聚,千人参演,万众受惠。
二、创新举措
(一)构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政策引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活动纳入 2024 年全市文化赋能活动的重点项目,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资源整合:联动全国 100 家文化馆,汇聚 49 项国家级非遗、40 项本土非遗代表性项目及 140 余名传承人,形成“ 百馆资源共享池” 。
政社协同:与属地10 余家政府部门和 7 旗 2 区文旅部门协同合作,同时引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老年大学等社会力量,组建 373 人志愿服务团队,构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服务网络。
(二)创新"文化 ,+' "沉浸式体验场景
非遗活化:打造“ 非遗美食街+传统技艺工坊” ,设置近百种特色商品展销区,日均接待游客超6 万人次。活动期间,来自全国的89 项非遗项目与140 余名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为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与体验。其中包括湖北省黄冈市蕲春艾灸、河南省许昌市钧瓷烧制技艺、天津市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河北保定京绣等49 家全国非遗项目,以及鄂尔多斯银饰制作技艺、蒙古族刺绣、空壳饼制作技艺等40 家鄂尔多斯本地非遗项目,真正做到观四海非遗,品八方美食。
甘肃天水麻辣烫、山东烟台鲅鱼水饺、陕西榆林拼三鲜、内蒙古鄂尔多斯罕台米凉粉、牛肉沙葱包子等近千种特色商品现场售卖,群众和游客络绎不绝。非遗传承走进百姓生活,增强了文化自信,丰富了文化体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赋能:搭建“ 线上+线下” 双平台,共创作发布了473 条内容,总播放量突破565 万次。活动充分利用了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作为传播渠道,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矩阵等形式,通过图文并茂推文、照片直播、活动现场直播互动等手段,实现了内容的广泛覆盖,显著体现了活动的受关注程度与公众参与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9 条视频凭借其卓越的内容质量,成功吸引了超过万次的播放量,深度挖掘并展现了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的独特魅力与风采,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对鄂尔多斯的关注与向往。
全域推广:通过与100 余家文化馆沟通,各地共选派出95 支群众文艺团队、1293名展演人员,参与开展包含集中展演、地市级文化馆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系列主题书画展览、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惠民巡演、城市那达慕、“ 和美乡村” 文旅市集、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推介等25 项活动,覆盖全市 9 个旗区,形成“ 一馆一特色” 全域联动格局。
(三)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产品创新:推出“ 非遗研学+红色旅游+生态观光” 精品线路,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地级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被有效整合,形成了多点开花、全面覆盖的“ 暖城名片” 推广格局,极大地提升了鄂尔多斯市的文化和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塑造:设计“ 暖城” IP 视觉系统,通过 KOL 直播、文旅大集等方式强化品牌传播,实现全网曝光量超2 亿次。
消费升级:开发“ 文化+商贸” 消费场景,活动汇集全国文化资源,吸引了逾两千名嘉宾与演职人员,激发鄂尔多斯市文旅消费热潮,文旅消费总额达到 1387 万元。
三、取得的成效
(一)文化传承成效显著
活动吸引 20 万人次参与线下体验,还邀请群众现场制作麻花、糖葫芦、糕圐圙等并把奶食品、黄酒等进行展销等近千种特色商品现场售卖,群众和游客络绎不绝,现场订单量同期增长 30‰ 。非遗传承融入日常生活,筑牢公众文化自信的根基,以沉浸式、全方位的体验,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不仅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开辟新路径,更为其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二)经济拉动效应凸显
此活动显著激发了住宿、餐饮、景区及特色商业区等多领域经济活力,实现文旅消费总额 1387 万元。其中,住宿业总食宿费用突破 150 万,并连锁带动周边消费超400 万;景区与商圈如成吉思汗陵、文化产业园等地成为消费新宠,总计贡献消费额逾 550 万;文旅大集两日营业额近 140 万,有效促进文化交流与商品交易。演职人员深入各旗区展演,个人消费与带动效应合计近 300 万,全面激活了地方经济。文旅大集两日销售额达 140 万元,带动周边商圈消费增长 37‰ 。
(三)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通过活动,文化馆成为了连接群众的桥梁,激发了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自发成为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的传播者。此外,活动创新采用多渠道直播形式,包括权威媒体与KOL 直播,总播放量超425 万次,线下服务群众达20 万人次,实现了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与受众的广泛覆盖。他们以口碑相传、社交媒体分享等方式,将鄂尔多斯的文化魅力传递给更多人,形成强大的文化推广力量。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地级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被有效整合,形成了多点开花、全面覆盖的“ 暖城名片” 推广格局,极大地提升了鄂尔多斯市的文化和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活动有力推动了本地文旅融合,到鄂尔多斯市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观光体验,而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之旅,每一位群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文化的共鸣。以文化为根基,以文化馆为亮点、支点,这种“ 以点带面” 的文旅推广模式,为鄂尔多斯市的文化和旅游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
要始终坚定秉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活动中摒弃了旧有的单一模式,创新推行“ 菜单式” 与“ 订单式”服务机制。“ 菜单式” 提供涵盖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多元文化项目清单,供群众按需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内容;“ 订单式” 则是深入社区、乡村、企业收集群众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精准对接。推动从“ 送文化” 到“ 种文化” 的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养其文化创作传承能力,让文化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文化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短期培育到长效培育的深度变革,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构建“ 全域联动” 发展格局
积极构建“ 全域联动” 发展格局,突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文旅两大要素深度融合,形成“ 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塑” 协同发展模式。即通过搭建文化馆联盟的创新合作机制,实现文化藏品、文艺节目等资源互通共享;充分发挥各联盟成员的市场辐射能力,将本地游客输送至合作地区,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各成员凝聚共识,整合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统一宣传推广,提升区域整体文化旅游形象,最终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三)强化“ 数字赋能” 创新驱动
顺应数字化浪潮,鄂尔多斯紧握时代脉搏,强化“ 数字赋能” 驱动,挖掘文旅产业潜力。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游客画像,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依据。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鄂尔多斯文旅领域的应用,聚焦前沿科技,积极开发以鄂尔多斯草原风光、响沙湾沙漠奇观为背景的 AR 导览产品和虚拟展馆,让游客借助 AR 导览,在广袤的草原或金黄的沙漠这样的真实场景中,叠加古老的游牧文化故事、独特的蒙古族民俗等信息,沉浸式感受鄂尔多斯历史性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独特魅力,实现全新的游览体验,拓宽文化传播边界;虚拟展馆则突破时空限制,让游客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地参观珍贵文物、领略艺术瑰宝,拓宽文化传播边界。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 云上文旅” 服务体系,整合文旅资源,将鄂尔多斯大草原、七星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以及融合沙漠冲沙探险、民俗体验、红色文化等元素的特色旅游线路等信息汇聚于线上平台,实现一站式线上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文旅服务,推动文旅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大步迈进,让鄂尔多斯文旅品牌借助数字力量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四)完善“ 多元投入” 保障机制
首先根据鄂尔多斯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税收减免、土地优先供给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旅领域;其次创新合作模式,拓展投资渠道,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领域,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权责,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再者定期举办鄂尔多斯市文化文化产业洽谈会、文化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搭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交流平台,为社会资本与文化企业、项目方提供面对面交流合作的机会,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促进社会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的文旅项目在鄂尔多斯落地生根。
结语
2024 年中国文化馆协会全国地市级文化馆“ 百馆联动” 暨“ 暖城鄂尔多斯” 文旅嘉年华的成功举办,是鄂尔多斯市弘扬北疆文化、打响暖城文化名片的重要里程碑。活动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旅游、民族民间文化、文化馆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深远影响。也通过“ 百馆联动” 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旅彰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未来,鄂尔多斯市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带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