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作者

熊明 王琼

1.身份证号:53032819970330181X;2.身份证号:522427199511044424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 671401

一、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枢纽,其稳定运行对保障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智能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存在检修过度或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设备运行的实际需求。通过对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与可靠性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减少停电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二、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集成设计

2.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

感知层:由各类传感器组成,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局放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电流、电压、温度、局部放电量、机械振动等,将设备的物理状态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方式构建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站内设备之间以及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之间的大量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则可用于一些布线困难或临时监测点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数据处理平台。该平台接收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挖掘,提取设备运行特征,建立设备状态模型。

应用层:为运维人员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功能。运维人员可通过应用层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历史数据、故障预警信息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2.2 功能模块设计

2.2.1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是系统获取设备运行信息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和监测参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例如,对于变压器,采用油中溶解气体传感器监测油中氢气、甲烷、乙烯等气体含量,通过光纤测温传感器监测绕组和油温;对于断路器,利用压力传感器监测 SF6 气体压力,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分合闸过程中的机械振动信号。采集到的数据经过 A/D 转换后,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至网络层 。

2.2.2 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至平台层。在智能变电站内部,采用工业以太网构建光纤通信网络,遵循 IEC 61850 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对于偏远地区或难以铺设光纤的监测点,可采用 4G/5G 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变电站的数据中心 。同时,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数据分析。预处理包括数据滤波、去噪、填补缺失值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特征提取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能够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关键特征参数,如变压器油中气体浓度的增长率、断路器振动信号的主频等;数据分析则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等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例如,通过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根据油中气体含量和电气参数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 。

2.2.4 故障诊断与预警模块

故障诊断与预警模块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的结果,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当设备运行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或出现异常特征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同时,利用故障树分析、专家系统等方法对故障原因进行诊断,为运维人员提供故障处理建议 。例如,当变压器油温过高且油中气体含量异常时,系统判断可能存在内部过热故障,并提示运维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

三、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全面评估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构建包含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数据可靠性和通信可靠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

硬件可靠性: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指标。

软件可靠性:评估软件的稳定性、兼容性、容错性等,如软件的崩溃率、错误修复时间等。

数据可靠性:考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包括数据采集误差率、数据丢失率、数据传输延迟等指标。

通信可靠性:衡量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如通信中断次数、误码率等。

3.2 可靠性评估方法选择

本研究采用故障树分析(FTA)和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 。

故障树分析:以系统故障为顶事件,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底事件及其逻辑关系,构建故障树模型。通过计算底事件的重要度,找出对系统可靠性影响较大的薄弱环节 。例如,将 “ 系统数据传输中断” 作为顶事件,分析通信设备故障、网络线路故障、软件通信模块故障等底事件对其的影响。

蒙特卡洛模拟:通过随机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统计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故障次数和运行状态,从而得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可以考虑系统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

3.3 可靠性评估实例分析

以某智能变电站为例,对其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构建系统的故障树模型,确定各底事件的故障率。然后,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 10000 次模拟运行,得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如下:

系统整体故障率为 0.05 次 / 年;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为 20 年

数据传输误码率为 0.001‰ 。

通过故障树分析发现,传感器故障和通信网络中断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其重要度分别为 0.35 和 0.30 。

四、结论

本文完成了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可靠性分析。通过设计分层分布式架构的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采用故障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找出了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运维效率,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可靠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雷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1(02):28-29+100.

[2]邸增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及电气设备状态检测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

[3]王红燕,张丽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工技术,2019(02):61-62+65.

[4]叶远波,谢民,王嘉琦,徐岩,徐殿洋.基于 Markov 模型与 GO 法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实时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02):47-55.

[5]骆枫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智能移动运维系统设计[J].新型工业化,2018(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