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与稳定性分析
赵悦英 王庆宇
身份证号:222303197507150420;身份证号:22030319760712261X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向地下空间延伸的趋势日益明显,深基坑工程的规模和难度不断增大。据统计,2022 年全国开挖深度超过15m的深基坑项目已达1200 余个,最大开挖深度突破 50mc 。深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临时性工程,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与选型
1. 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作为一种在深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支护技术,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一排或多排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桩体,以实现对周边土体的有效支撑和稳固,从而有效预防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坍塌风险。这种支护方式凭借其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简便性和高效性,赢得了工程界的青睐。无论是面对软土、砂土还是其他复杂地质条件,排桩支护均能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卓越的支护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深基坑工程中,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2. 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支护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在基坑周边进行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施工,从而有效地起到支护作用。这种支护方式不仅具备刚度大的显著特点,能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提供稳固的支撑力,同时还拥有止水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部,确保施工环境的干燥和安全。因此,地下连续墙支护特别适用于那些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含量丰富的深基坑工程,能够在这些高难度施工环境中发挥出其独特的支护效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
二、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
1. 结构选型优化
针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所特有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必须全面且细致地综合考虑多方面关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基坑的开挖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的敏感性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适宜的支护结构类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具体而言,当面临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位较高的区域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这一支护方式。地下连续墙不仅具备较高的结构刚度,能够有效抵抗土压力和水压力,同时还具备优良的止水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渗漏,从而确保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参数设计优化
支护结构的参数设计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决定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核心因素,更是确保工程安全与可靠性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支护结构能够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工况条件下依然能够发挥出最优的工作性能,工程师们通常会运用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等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对支护结构的各项关键参数进行深入细致且全面的优化设计。这些需要精心设计和优化的参数涵盖了支护结构的尺寸大小、构件之间的间距设置、配筋的具体布置方式、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参数进行科学合理且精准的调整与优化,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在承受外部荷载时表现出更加稳固可靠的特性,还能有效降低工程建设的综合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施工难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工程安全性的双重提升,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施工过程优化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对于最终实现的支护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施工方案,例如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将整个基坑划分为若干个小段,逐一进行施工,或者采用跳槽开挖的方式,间隔性地进行土方开挖,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从而确保支护结构在整个施工阶段乃至后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全方位的施工监测工作,通过实时监测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各项数据,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问题扩大。这种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监控和及时响应,无疑是保障深基坑支护结构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三、高层建筑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1. 数值模拟分析
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例如有限元分析、离散元分析等多种专业工具,对高层建筑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模拟分析。通过精确模拟基坑开挖的整个过程、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可以直观且清晰地了解基坑在不同阶段的稳定性状态。此外,还能有效预测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形和破坏模式,从而为设计和施工团队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模拟分析方法不仅提升了设计方案的精准度,还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为高层建筑基坑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现场监测分析
在基坑开挖以及支护结构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实施现场监测工作。这一监测工作不仅包括对基坑变形情况的全面观测,还涉及对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各种力的细致记录,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的实时跟踪。通过系统地收集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地下水位变化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数据,我们能够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接下来,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细致入微、科学严谨的分析和处理,我们能够实时且准确地评估基坑当前的稳定性状态。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根据分析结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疏忽或处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3. 经验公式与理论计算
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我们综合运用经验公式与严谨的理论计算方法,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细致入微地计算基坑的承载力、稳定性安全系数等一系列关键指标,力求通过这些定量数据的精准分析,客观、准确地评估基坑的稳定性水平。这样详尽的分析不仅为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定量参考,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与稳定性分析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 参数敏感性分析可识别关键设计变量,指导优化方向;2) 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平衡安全、经济和施工要求,提供最优解集;3) 三维数值模拟结合多层次评价指标,可全面评估基坑稳定性;4) 动态监测与数据同化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
参考文献:
[1]覃劲斐,余茜骅.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 (03): 55-57.
[2]孙文玉.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内力分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 23 (06): 16-18. DOI:10.16673/j.cnki.jcfzdx.2025.0274.
[3]盛建明.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安全管控分析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 24 (02): 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