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 被动读” 到“ 主动思”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马永霞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何家堡乡中心学校 山西省朔州市 038300

一、深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深度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文字表面的信息,更要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情感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感知、理解、分析、综合等多个心理活动。深度阅读能够引导学生将这些心理活动有机结合,提高认知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深度阅读还能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深度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建构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如《落花生》一文,通过讲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故事,揭示了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花生品格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二、“ 被动读” 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被动读” 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 填鸭式” 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朗读课文、背诵知识点,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将阅读视为一种任务,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没有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

从教材使用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解,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物产丰富等表面信息,而没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没有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无法实现深度阅读。

评价方式的单一也是导致“ 被动读” 的原因之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这使得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只关注考试重点,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三、从“ 被动读” 到“ 主动思” 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从“ 被动读” 到“ 主动思” 的转变,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以人教版教材中的《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视频片段,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紧张刺激的历史场景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和思考中来。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 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做什么?” “ 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等,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这些幻象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 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悲惨的结局结尾?” 等,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阅读、讨论、交流。

以人教版教材中的《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同时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四、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度阅读教学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从“ 被动读” 逐渐转变为“ 主动思”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以一次单元测试为例,在阅读部分的题目中,学生的得分率明显高于以往。在分析《梅花魂》这篇课文时,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梅花所象征的精神品质,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梅花精神的理解。这说明深度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不高,存在“ 搭便车” 现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深度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以更好地开展深度阅读教学。

结语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现从“ 被动读”到“ 主动思” 的转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琳.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界,2025,(23):104-106.

[2] 李起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J]. 读写算,2025,(23):100-102.

[3] 丁 桂 婷 . 核 心 素 养 下 小 学 语 文 深 度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J]. 家长,2025,(15):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