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李佳纹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引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其管理和使用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手写体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其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内涵。但手写体档案因自身复杂性的存在,给其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传统的识别方法对手写体档案难以进行高效率、正确的识别,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寻找一种有效、智能的识别方法,对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手写体数据库建设,奠定信息化建设基础
数据库建设是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发展的前提,丰富、全面、准确的手写体数据库能够为智能识别算法提供充分的学习测试样本,提升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为此,在手写体数据库的建设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采集大量的手写体样本,数据库建设需要采集各个年代、各种字体、各种字体的手写体档案,并对采集的手写体进行文字内容、书写者、书写时间等标注以方便后期对手写体的处理,将手写体样本转换成高质量的数字图像,以保证数字图像的质量,确保数据库的有效性。通过以上工作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手写体数据库,为今后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了确保数据库中手写体数据库的丰富性和全面性,需要确保样本的平衡,不宜过多偏向某段时间或某种样式的手写体数据库,避免后期识别算法出现偏差。
比如某红色档案馆在强化手写体数据库建设中,有效实现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建设手写体档案数据库,在收录大量的历史手写体资料的同时,利用图像技术对手写体档案进行定位以及优化,同时利用模式识别算法对档案进行分类、编码,以方便日后对相关手写体档案的检索利用。在实践应用中,手写体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实现手写体档案识别,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改进图像预处理及识别算法,优化信息化建设进程
针对手写体档案的复杂多样性,改进图像预处理和识别算法是提高手写体档案识别必要手段。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手写体档案拍摄图像去噪、细化等预处理,剔除图像中的杂乱信息,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识别度,针对手写体档案通过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自动选取合适阈值获得最佳阈值图像;或者是对拍摄采集到的手写体档案图像进行数学形态学细化、去噪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图像识别算法,深度学习等算法为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式,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大量手写体档案库进行训练,可以获得识别率较高的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算法,自动提取手写体档案的特征信息并进行识别分类处理。同时,结合手写体档案容易出现模糊、歪斜、粘连等特点,设计相关的预处理步骤对它进行纠正,如图像纠偏、字符断行等,从而提高识别率。
例如,某研究机构在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算法优化中就完成了深度学习技术成功应用,通过研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模型,自动提取手写体档案中的特征,并有效分类识别,在实际测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识别效果,达到了识别率高,识别速度快的目标,这对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方向。
三、强化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
利用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时要注意保护利用数据隐私、保护利用数据安全。手写体档案信息敏感性强,一旦泄露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必须加强保护。一是构建数据获取控制机制,防止其他人员非法读取,导致信息泄露,定期检查读取记录,及时发现数据异常;二是加强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加密技术做好数据传输、存储,定期更换密钥,防范数据泄露;三是构建数据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随时检测系统运行状况、数据安全状况,制定预警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防范重大损失。同时,严格控制利用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系统的权限,确保只有相关人员才能使用,并且对访问行为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踪审计。通过构建数据获取控制机制、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机制、数据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障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安全有效利用,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
比如某档案馆在利用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工作进行过程中充分地重视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采用前沿的数据加密技术以及安全权限技术维护手写体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通过周期性进行系统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的方式及时发现与修复安全漏洞隐患问题,强化安全性防护,与此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操作能力,使得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遵守安全规范,共同维护手写体档案数据的安全性,通过上述手段该档案馆实现了安全可靠的应用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进而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
结语
结合上文对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加强手写体数据库建设、完善图像预处及图像识别算法、加强数据隐私及安全保密等方面,对推动手写体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对策,这些新对策既能提高手写体档案的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率,又能为手写体档案的利用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便利和有效的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将会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相信,科技的力量将会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捷,孙康. 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实践研究[J]. 兰台内外, 2025, (13): 10-12.
[2]芬兰:国家档案馆推出新的开源OCR工具 [J]. 陕西档案, 2025, (02):61.
[3]钟之华. 手写体档案智能识别技术在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J]. 兰台内外, 2024, (04):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