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全过程结算审计的造价偏差分析
第江民
身份证号:321088199508286118
一、引言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功能备受关注。幕墙作为超高层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不仅承担着围护、采光、通风等功能,还对建筑的美观和节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具有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等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造价偏差,导致工程投资失控。全过程结算审计通过对幕墙工程从决策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的全方位监督和审查,能够及时发现造价偏差问题,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供依据 。因此,深入分析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全过程结算审计中的造价偏差,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障工程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全过程造价偏差产生的环节及表现
2.1 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若投资估算不准确,市场调研不充分,未考虑建筑材料价格走势、施工技术难度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投资估算与实际造价偏差大。例如,新型幕墙材料价格预估不足或超高层施工特殊技术要求成本增加,都会导致资金压力。
2.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大。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变更频繁等问题,是造价偏差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可能导致材料浪费、施工难度增加,提高工程造价;设计深度不足会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设计变更,增加工程成本。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沟通不畅,也容易引发设计变更,造成造价失控。
2.3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若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评标标准不合理、投标人恶意低价中标等情况,会引发造价偏差。招标文件中工程范围、技术要求、计量规则等规定不明确,导致投标人报价差异大,中标后出现争议;不合理的评标标准可能使低价低质的投标单位中标,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不得不增加成本;恶意低价中标的投标人,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偷工减料、变更签证等手段弥补损失,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2.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造价偏差产生的主要阶段。工程量计算误差、材料价格波动、工程变更与签证管理不善等因素都会导致造价偏差。施工过程中,图纸理解偏差、计量规则执行不一致等原因,容易出现工程量计算错误;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大,若未在合同中明确价格调整方式,材料价格上涨会增加工程成本。此外,工程变更和签证审批不严格,随意变更施工内容,会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2.5 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结算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工程量审核不严,取费标准套用错误等问题,会使最终结算造价与实际造价产生偏差。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资料存在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计费等现象,若审计人员审核不细致,会导致工程造价虚高。
三、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造价偏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设计因素
设计单位对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特点理解不足,设计方案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成本控制。设计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不充分,导致图纸矛盾和漏洞,施工中频繁变更设计,增加成本。追求设计效果时,过度使用新型材料和复杂工艺,未充分考虑成本,造成造价偏差。
3.2 市场因素
建筑材料和设备市场价格波动,特别是高端材料如高性能玻璃、优质金属板材,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人工成本增加影响工程造价。市场竞争不规范,存在恶意低价竞争、围标串标等现象,影响招投标公正性,导致工程造价偏离合理范围。
3.3 管理因素
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中,对造价控制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造价管理
体系和制度。设计阶段审核和优化不足;施工阶段审批不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单位不合理行为;竣工结算阶段审核不细致。监理单位和审计单位监管不到位、审核不严格,也会导致造价偏差。
3.4 技术因素
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技术复杂,施工中易遇技术难题。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足,无法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增加返工成本。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带来优势,但技术不成熟、缺乏经验可能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和造价偏差。
四、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造价偏差控制策略
4.1 加强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应加强市场调研,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建筑材料价格、施工技术水平、类似工程案例等,为投资估算提供准确依据。采用科学的投资估算方法,充分考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合理确定投资估算金额。同时,组织专家对投资估算进行评审,确保投资估算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
4.2 优化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建设单位应选择具有丰富超高层建筑幕墙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造价控制目标和要求 。设计单位应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采用限额设计方法,将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减少设计变更。
4.3 规范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应编制严谨的招标文件,明确工程范围、技术要求、计量规则、合同条款等内容,避免出现歧义。合理制定评标标准,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报价、技术方案、施工能力、信誉等因素,防止恶意低价中标 。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4.4 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应加强工程量管理,严格按照图纸和计量规则进行工程量计算,定期对工程量进行核对,避免出现计算误差 。建立材料价格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掌握材料市场价格变化,在合同中明确材料价格调整方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签证,建立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减少不必要的变更。
4.5 严格竣工结算阶段的审计
在竣工结算阶段,审计单位应认真审核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工程量进行详细复核,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严格审查取费标准和定额套用,防止高套定额、重复计费等现象 。同时,加强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对结算过程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及时进行协商解决,保证竣工结算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
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全过程结算审计中的造价偏差受多种因素影响,贯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通过深入分析造价偏差产生的环节、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少造价偏差,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在超高层建筑幕墙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单位等各参建方应加强协作,共同做好造价控制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秦成.幕墙工程项目成本造价管理策略研究——以珠海铁建广场项目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6):25-27.
[2]邓秋意.浅谈商业综合体玻璃幕墙成本优化设计要点[J].低碳世界,2024,14(12):142-144.
[3] 周 超 . 外 装 饰 幕 墙 结 算 审 计 的 注 意 事 项 [J]. 住 宅 与 房 地产,2019,(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