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 大职业教育观” 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宋扬
佳木斯职业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
黄炎培 "大职业教育观" 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丰富教学内涵、提升质量,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筑牢根基。深入探究该协同模式构建,兼具现实价值与创新意义,能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
一、黄炎培 “ 大职业教育观” 解读
黄炎培 “ 大职业教育观” 以 “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兼具社会性、平民性与实践性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核心主张包括:教育需紧密对接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实现 “ 社会化”育人;强调职业教育的普惠价值,以技能培养推动阶层流动的 “ 平民化”导向;倡导 “ 做学合一” ,主张手脑并用、知行统一的实践教学路径。
在当代职业教育改革中,该理念仍具现实意义:其产教融合思维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平民化视角助力教育公平,“ 做学合一” 方法论则适配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技术,同时其融通普职教育、衔接终身学习的 “ 大教育” 视野,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注入传统智慧。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现状剖析
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在政策推动下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开发特色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如结合 "一带一路" 融入国际合作案例、运用情景模拟渗透职业规范)及数字化平台赋能,初步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融合;但仍存在深层矛盾:部分教师理念偏差导致思政与职业场景脱节,课程内容过度依赖西方素材而忽视本土职业精神,校企协同薄弱致使实践思政资源转化率低,评价体系亦偏重语言技能而缺乏对职业价值观的量化考核,亟待从形式融入转向深度协同。
三、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一)目标与价值的内在一致性
黄炎培 "大职业教育观" 以 "使有业者乐业" 为核心,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目标高度契合。前者强调教育服务社会、培育全人,后者注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自信与职业伦理塑造。如护理英语教学中融合 "敬业乐群" 精神与临床实践,既践行职业教育实践导向,又实现思政价值浸润,构建技能培养与道德塑造的协同链条。
(二)内容与方法的互补性支撑
内容上,"手脑并用" 理念为课程思政提供实践场景,校企合作项目可将职业道德融入语言应用;文化自信教育(如中国故事英译)反哺职业教育 "平民化" 目标。方法上,"大职业教育观" 的开放性与英语课程思政的信息化趋势相适配,以企业案例设计英语情境任务,既落实 "做中学" 理念,又通过跨文化对比实现语言与思政的双向赋能。
四、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
(一)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引领与协同机制
以黄炎培 "社会化" 理念为纲,构建 "党委统筹、校企联动、部门协同" 三级管理体系。成立校领导牵头、企业参与的课程思政委员会,制定融合实施方案,将思政成效纳入专业与教师考核。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行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与数字化资源开发,形成政策保障、资源支撑、多方联动的制度闭环。
(二)课程内容融合:深化思政元素与职业场景整合
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是实现课程内容融合的关键。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从课文选材、词汇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讲解关于环境保护的英语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合职业场景,巧妙融入大职业教育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内容。在护理英语案例中融入《纽伦堡法典》等国际伦理规范,讨论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等情境,引导学生树立 “ 生命至上” 理念。机电英语课程中,引入徐立平(火药雕刻师)、胡双线(数控车工大师)等工匠案例,结合英文技术文档分析,解读 “ 专注、执着、创新” 的职业品格。
(三)教学创新:推动实践导向与技术赋能结合
践行“ 手脑并用” 理念。以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为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性,以 "双语幼儿教学实践" 为核心,通过 "国际儿童文化周" 等项目式任务(如英文绘本戏剧《花木兰》、双语传统游戏设计),在跨文化活动策划中强化文化传承与职业责任;同时依托 VR 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沉浸式双语幼儿园",模拟儿歌教学、节日互动等场景,结合 AI 语音与情感分析工具实时反馈教学规范度及幼儿互动效能,技术赋能实现理论与虚拟实践深度融合,既提升双语教学技能,更筑牢 "以幼为本" 的职业初心与文化育人使命。
(四)师资建设:打造跨界融合型教学团队
以黄炎培 “ 大职业教育观” 的科学化要求为指引,构建 “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 的跨界师资体系。
以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内实施 “ 双能提升计划” ,通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修、课程思政工作坊等培训,强化英语教师挖掘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元素的能力;组织教师参与幼儿园一线实践,积累双语教学、儿童心理辅导等实战经验,提升 “ 语言 + 幼教” 融合教学水平。对外聘请资深双语幼儿园园长、国际幼教专家担任产业导师,组建 “ 英语教师 + 幼教名师 + 思政专家” 协同团队,定期开展联合教研、示范课观摩及项目化教学研讨。通过校企师资互聘、跨学科协作机制,打破专业壁垒,推动语言教学、幼教理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五)评价优化:构建多元动态考核体系
突破单一语言技能评价框架,建立 “ 三维度四主体” 综合评价机制。从语言能力、职业素养、思政表现三个维度设计指标,引入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企业反馈、同行互评多元主体。采用过程性档案袋评价、项目成果展示、职场模拟考核等方式,全面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持续改进闭环。
五、结论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黄炎培 “ 大职业教育观” 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模式有望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输出的重要载体,通过提炼 “ 大职业教育观” 的本土智慧与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为全球职业教育改革贡献中国方案。研究需持续关注产业变革趋势,动态优化协同路径,助力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论文为下面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 年度佳木斯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编号 20243167)
参考文献:
[1]黄炎培.职业教育[M].中华职业教育社,1985.
[2]张立忠.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19.